1. <b id="e86i4"><div id="e86i4"></div></b>
    2. <dfn id="e86i4"><video id="e86i4"></video></dfn>
      <xmp id="e86i4"></xmp>

    3. <b id="e86i4"></b>

      1. <tt id="e86i4"></tt>
        <b id="e86i4"></b>
        <xmp id="e86i4"><source id="e86i4"></source></xmp>

        尋訪抗戰印跡 傳承復興力量丨芷江:從“勝利之城” 到“和平之城”

        2025-08-28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 付湘云 攝

        八月的芷江,碧空如洗,萬里無云。

        在七里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舊址莊嚴肅穆,“血”字造型的受降紀念坊歷經八十載風雨洗禮,依舊巍然矗立,在驕陽下閃耀著歷史的光芒。

        懷化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莎


        一紙降書:歷史時刻的永恒見證

        1945年8月21日,一個永載史冊的歷史時刻在芷江定格。當天11時15分,日本降使今井武夫一行乘坐的飛機降落在芷江機場。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內展出的照片上,日本一方人員直直地呆坐著,眼瞼下垂,透出幾分無奈和沮喪。

        受降典禮在芷江七里橋飛虎隊的營地舉行。受降會場位于一棟西式平房,布置得簡潔而莊重——兩張長桌相向擺著,上方為受降代表席,下方為投降代表席,會場另一端設有觀禮席和記者席。靠門一端為譯員席,另一端為記錄席。

        今井武夫一行人步入會場,向中美代表鞠躬,中美兩國代表表情嚴肅,沒有還禮。

        工作人員用中、日、英三國語言宣讀投降備忘錄。宣讀完畢后,兩份早已準備好的《受領證》和毛筆墨盒遞交到今井武夫面前。今井武夫顫抖著手在《受領證》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并加蓋了一個橢圓形的朱紅印章。

        中外記者的鎂光燈此起彼伏,將這歷史性的一刻永遠定格。

        “芷江人民最早見證了這揚眉吐氣的重要時刻。”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看來,芷江不僅是中國戰區受降之地,更是中國人民值得驕傲之地,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福地。

        軍事重鎮:勝利基石的深層密碼

        歷史為何最終選擇芷江作為侵華日軍投降儀式的舉辦地?這座掩映在武陵山深處的小城,何以承載如此重大的歷史使命?

        芷江素有“全楚咽喉,滇黔門戶”之稱,歷史上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鐘靈毓秀的湘西山水邊城。

        “選在芷江受降,既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吳建宏認為,這是由其顯赫的歷史地位和雄厚的軍事實力決定的。

        這里是湘西會戰(芷江保衛戰)這一輝煌戰役的勝利之地。1945年4月9日至6月7日,中國軍民在這里譜寫了抗戰史上最壯麗的篇章之一。這場戰役不僅殲敵2.8萬余人,更以中國軍隊的完勝告終,成為抗日戰爭十大戰役的收官之戰。

        其次,芷江擁有當時中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受降前夕,這座小城儼然成為軍事重鎮,駐扎著220多個軍政機構,兵力最高峰時達20萬之眾。這里云集了中美空軍13支精銳部隊、陸軍17支勁旅、海軍2支艦隊以及10個憲兵團,特別是駐芷江的飛虎隊,人數一度超過6000人,形成對日軍的強大威懾。更令人矚目的是,中美蘇三國在芷江機場集結了400余架先進戰機,完全掌控了湖南上空的制空權,為受降典禮提供了堅實的安全保障。

        更為重要的是,芷江地處重慶、昆明、南京之間,是前方的后方,后方的前方,便于調動相關部隊警衛護航芷江受降,也為日后空運部隊接收南京及各地日占領土提供可靠保證。

        和平薪火:文明傳承的時代使命

        自20世紀80年代末起,芷江便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系統性地推進抗戰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和平文化的弘揚。

        “芷江立足豐富而獨特的和平文化資源,培育和擦亮和平文化品牌。”芷江和平文化研究會負責人田均權說。

        30余年來,芷江持續深入推進這項文化工程,專業團隊走遍大江南北,搜集整理芷江受降史料、芷江機場建設檔案、蘇聯空軍駐芷江文獻等珍貴歷史資料,對受降紀念坊、抗戰勝利受降典禮會場舊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舊址、中美空軍聯隊指揮塔及俱樂部舊址等二戰建筑進行保護性修繕;新建受降亭、飛虎隊紀念館等紀念設施,讓每一處建筑都成為會說話的歷史教科書。

        漫步今日芷江,和平文化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脈。太和塔巍峨聳立,抗戰紀念館莊嚴肅穆;和平大橋、和平廣場等設施鱗次櫛比,整座城市成為和平理念的立體展陳。學術研究為文化傳承注入新活力,芷江與高校合作成立的專門研究機構,讓歷史記憶在學術深耕中煥發新生。

        最動人的是民間的和平實踐。這里有唱著和平歌謠的演出隊伍,有傳遞和平信念的使者,有將和平教育融入日常的學校和家庭。志愿者們走訪抗戰老兵,藝術家們創作和平作品,讓和平的種子在每個人心中生根發芽。每逢重要紀念日,和平講堂、論壇等活動讓歷史記憶代代相傳。

        截至目前,芷江成功舉辦了5屆中國芷江國際和平文化節,吸引了80多個國家的400多位政要和國際友人。

        “和平之聲”在這座英雄之城久久回蕩,和平文化從這里傳向五洲四海。2021年2月,國際和平城市協會向全球公告,芷江獲準成為第307座“國際和平城市”。


        “空中飛虎”戰長空 友誼長存寫傳奇

        飛虎隊紀念館 付湘云 攝

        芷江,作為日本投降重大歷史事件見證地,以“勝利之城”享譽中外。同時,作為中美空軍飛虎隊大本營,也以“英雄之城”威名遠揚。

        7月29日,記者走進芷江飛虎隊紀念館,采訪了多年致力于挖掘、整理和保護飛虎隊史料的該館館長吳建宏,一起重溫中美兩國人民在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斗爭中并肩作戰結下的深厚友誼。

        走進芷江飛虎隊紀念館大門,左側矗立著4米高的陳納德將軍雕像,他身著美國空軍軍服,目光如炬。右側是由紅砂石制作而成的飛虎隊群雕,7名飛虎隊隊員,或拿著飛機模型,或坐在炮彈上,個個精神抖擻。

        “陳納德是一個充滿傳奇的人物。”吳建宏介紹,1937年,陳納德作為美國空軍退役軍官來到中國,主動請戰,為中國抗日志愿服務。1938年,他在芷江創辦中國空軍第一所美式航校,1941年組建美國志愿航空隊。隨著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正式對日宣戰。這支航空隊先后更名為美國陸軍第十航空隊駐華特遣隊、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

        1941年12月,美國志愿航空隊在昆明首次對日空戰,成功擊落9架日機,己方僅1架飛機受損,中國軍民盛贊其是“插上翅膀的老虎”。次年,由美國迪士尼公司總裁華特·迪士尼設計的“飛虎”形象——一只展翼的孟加拉虎,從代表著勝利的“V”字中飛撲而出,成為航空隊隊徽,寓意如虎添翼,飛虎隊因此得名。

        1943年8月,中美空軍聯隊在廣西成立。從這時起,飛虎隊中開始有了中國籍飛行員。此后,中美空軍聯隊與中國空軍、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開始協同作戰。

        1945年4月到6月的湘西會戰是中國軍隊對日軍的最后一戰,并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日軍企圖攻占芷江機場,進而威脅重慶,“飛虎隊”隊員們與中國空軍并肩作戰,以制空權優勢給予日軍沉重打擊。

        在5月的一場空戰中,飛虎隊飛行員羅伯特?斯科特駕駛P-40戰機,單機遭遇6架日軍零式戰機。他憑借精湛的飛行技巧,利用P-40戰機俯沖速度快的特點,從高空俯沖而下,瞬間擊落兩架敵機,隨后在低空與日軍纏斗,成功擺脫追擊。這場以少勝多的戰斗,展現了飛虎隊飛行員的英勇與智慧。

        在湘西會戰期間,飛虎隊出動戰機2500余架次,擊落日軍戰機200余架,炸毀日軍車輛、橋梁無數,有力支援了地面部隊作戰。而“飛虎隊”隊員與芷江百姓之間也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1945年3月,飛虎隊飛行員約翰?威廉姆斯的戰機在執行任務時被擊落,他跳傘后落入日軍占領區。危急時刻,當地村民老王冒著生命危險,將他藏在自家地窖里,每天給他送飯送藥。在村民們的幫助下,約翰最終安全返回芷江機場。這段故事,成為中美友誼的生動寫照。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當時負責領航和押送日本降機抵達芷江的,就是中美空軍聯隊的6架P-51野馬式戰斗機。”吳建宏說,“飛虎隊與芷江人民一起,見證了中國近百年來首次取得抵抗外侮的偉大勝利。”

        自2003年起,芷江定期舉辦國際和平文化節。“飛虎隊”與芷江情緣再次延續。在2003年首屆和平文化節,曾在芷江一次擊落6架日機的美國飛虎隊員迪克?羅西,在參觀“飛虎隊”原址時,與曾在“飛虎隊”并肩戰斗的芷江老人彭雙橋、滕子元、劉道明重逢。幾位老人激動地緊緊擁抱在一起,淚水浸濕了臉龐,那一幕讓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2023年11月,芷江四中與美國斯科菲爾德中學締結為“飛虎隊友誼學校”。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主席格林多次來到芷江,看著芷江四中一張張青澀的面孔,他動情地表示,芷江對中美兩國都具有重要歷史意義。他希望有更多的美國學生來到芷江,了解飛虎隊的歷史,也希望更多的中國學生到美國與飛虎隊老兵以及他們的后人交流。

        從戰火紛飛的歲月到和平發展的今天,飛虎隊與芷江的情緣一直在延續。它跨越了時空的界限,超越了國界的隔閡,成為中美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征。

        懷化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玉捷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劉瀟瀟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1. <b id="e86i4"><div id="e86i4"></div></b>
        2. <dfn id="e86i4"><video id="e86i4"></video></dfn>
          <xmp id="e86i4"></xmp>

        3. <b id="e86i4"></b>

          1. <tt id="e86i4"></tt>
            <b id="e86i4"></b>
            <xmp id="e86i4"><source id="e86i4"></source></xmp>
            少妇性l交大片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