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e86i4"><div id="e86i4"></div></b>
    2. <dfn id="e86i4"><video id="e86i4"></video></dfn>
      <xmp id="e86i4"></xmp>

    3. <b id="e86i4"></b>

      1. <tt id="e86i4"></tt>
        <b id="e86i4"></b>
        <xmp id="e86i4"><source id="e86i4"></source></xmp>

        尋訪抗戰印跡 傳承復興力量 | 紙筆化刀槍 文光耀燕城——尋訪抗戰烽火中的新聞出版之城

        2025-09-02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別稱燕城。抗戰時期,永安作為戰時省會達七年半之久,東南半壁的文化精英匯聚于此,大量的報刊和出版社應運而生,被稱為“新聞出版之城”。永安因抗戰文化與陪都重慶、西南邊陲桂林遙相呼應,成為東南抗戰文化名城。

        烽火歲月中,一大批中共黨員、文化名人、愛國進步人士,將紙筆、油墨化為打向日寇的槍彈,將民族的屈辱與抗爭、人民的苦難與覺醒,書寫為聲震全國的不屈戰歌。

        省會內遷 閩中山間的“文化方舟”

        走進永安市博物館,一張放大版的《福建新省會全圖》詳細記錄了當時永安城區內的街巷、城墻、河流、山體等信息,格外引人注目。

        仔細觀看這張繪制于1938年的地圖,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往過去的時空之門,那段不能忘懷的抗戰歷史在眼前徐徐展開……

        盧溝橋事變后,華北華東大片國土淪陷,東南沿海也難逃日寇鐵蹄的蹂躪。1937年10月26日,金門失陷。戰爭的陰霾迅速逼近福建沿海,省會福州風雨飄搖,形勢岌岌可危。

        經過前期調研勘察,位于閩中的山城永安成為福建省政府內遷的最適宜之地。1938年4月29日,省政府各機關單位、學校、團體機構開始陸續遷往永安,使這座人口僅7萬多的小山城一躍成為福建省政治、文化、經濟中心。

        基于永安城較為安定的現實條件,加上當時的省政府主席陳儀和劉建緒相對開明的政治主張,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不少教授、學者、專家和文化界愛國人士紛紛奔赴這東南一隅,組成了一支頗具規模的文化大軍,使得永安的新聞出版事業日益興旺。

        據統計,戰時的永安,先后產生大小出版社39家、近20個編輯單位、4家新聞通訊機構,以及新聞學會、文化學術團體40余個。先后編輯出版了13種報紙、150多種期刊和800多種各類專著,其中各種叢書、叢刊近40套。有魯迅、高爾基、郭沫若、茅盾、巴金、曹禺等名家作品在永安進步刊物發表。這些讀物多數能夠配合形勢以抗日、民主、團結為主題,直接或間接服務于抗日戰爭。許多作品和專著出自名家之手,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和學術價值。

        “一向交通閉塞,文化落后的山城永安,一下成為福建抗戰時期的政治經濟中心,東南半壁的文化名城。”永安市博物館館長羅旌灌翻閱著史料感慨道。

        文化抗戰的盛景,亦可從永安造紙業的興盛中窺見一斑。永安是“中國筍竹之鄉”,盛產毛竹。抗戰爆發后,由于港口封鎖,洋紙無法輸入,而永安的新聞出版物眾多,急需大量紙張,土紙產業應運而生。

        作為刊印文章、著作的載體,永安土紙在抗戰進步文化活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43年,由永安東南出版社印制的郭沫若譯著《浮士德》和《少年維特之煩惱》兩本書,因紙張精良、印刷清晰獲郭沫若盛贊。為此,郭沫若又將他花了14年心血的力作《先秦學說述林》從重慶寄到永安出版。

        如今,以竹子為原料的土紙已難覓蹤跡,但一根根翠竹已“長成”上百億元的大產業,成為永安當地農民增收的支柱。當年文化戰士們以筆為槍的吶喊,仍在林深竹茂的群山中回響激蕩,代代相傳。

        筆伐日寇 不懼轟炸的光輝旗幟

        省會內遷永安積聚了人氣,也使永安成了日軍轟炸的焦點。即便地處福建內陸山區,整個抗戰期間,永安仍遭日機13次無差別轟炸,永安人民受到重大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

        “城郭人民半已非。”1943年11月4日下午1時左右,16架敵機再次轟炸永安城區,無差別濫投爆炸彈和重磅燃燒彈,先在橋尾一帶投彈,炸死10多人,后又擲下百余枚燃燒彈,導致城區基本被焚毀殆盡。

        11月6日,《東南日報》以《永安浩劫》為題報道:“……敵機全部炸彈乃于數秒內一傾而下,有之即欲毀滅地面一切而已,廣約二方里之繁盛區,蕩然灰燼,損害之重,為本省前所未有。”

        如今,每年的11月4日,凄厲的防空警報聲都會響徹整個永安上空,警示人們勿忘歷史,珍惜和平。

        敵人的炮火可以封鎖山河,卻封不住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吶喊。“一次次的轟炸讓民眾目睹了日軍的暴行,堅定了永安人民一致抗戰的決心。”永安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鄭毅表示。

        距城區3公里的霞鶴村(原名蝦蛤村),黃氏宗祠修葺一新,不遠處一段殘垣爬滿青藤。80多年前,改進出版社的編輯人員就在這古祠內筆耕不輟,一臺臺印刷機徹夜轟鳴。

        改進出版社創辦于1939年2月,由著名左翼作家黎烈文任出版社社長兼發行人。為躲避敵機的轟炸,改進出版社的編輯部和印刷所選擇在霞鶴村這座小村莊落腳。

        該社先后編印《改進》《現代文藝》《現代青年》《戰時木刻畫報》等固定期刊,一年行銷本社圖書雜志37.7萬冊,是當時永安規模最大的出版社。

        走進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聶書專的收藏室,一本本泛黃的刊物帶著歷史的厚重感迎面而來。聶書專長期研究永安抗戰歷史,收藏了多本改進出版社的刊物和書籍。

        這些刊物中有一些是從全國各地搜集而來。抗戰勝利后,很多在永安求學的學生將購買的刊物帶回家鄉。現如今只能從其后人手中得到,可見其影響之深。

        不懼敵機轟炸的威脅,一本本帶著墨香的刊物成為“無聲的沖鋒號”,將思想的火種撒向大地。以改進出版社為中心的永安抗戰進步文化活動,幾乎貫穿于整個全面抗戰時期,得到了人民群眾和各階層愛國人士的廣泛支持,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局面。

        永安與戰時的重慶、桂林、昆明等地互相配合,遙相呼應,為推動抗日救亡運動、繁榮東南文化、振興中華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為東南抗日文化戰線的一面光輝旗幟。

        永安大獄 勝利前夕的至暗時刻

        抗戰時期,先后到永安工作的中共黨員有60多位。他們在永安隱蔽戰斗,充分利用政府創辦的各種報紙、期刊宣傳抗日救國,宣傳黨的政治主張,為推動永安抗戰文化運動作出了重要貢獻。

        1938年創辦的《老百姓》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報紙,也是永安開展抗戰文化活動最早的刊物。該報大量刊載抗戰時事新聞,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深受廣大讀者歡迎,發行量甚至超過當時在南平印發的國民黨黨報。

        1939年11月,在紀念孫中山誕辰時,《老百姓》發表了一篇題為《擁護孫中山的三大政策》的社論,打中了國民黨頑固派的痛處。該報隨后被國民黨當局勒令停刊,合計僅出版100余期。

        此后,由于永安抗戰文化活動的深入開展,國民黨頑固派開始恐慌,他們千方百計制造事端,限制和取締各種抗日活動。到1942年底,大量刊物被迫停刊。一度欣欣向榮的永安抗戰文化活動隨即趨向低沉。

        1944年6月羊棗到永安后,把進步文化活動推到了新的高潮。

        羊棗,本名楊潮。1933年經周揚等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來到永安后,羊棗擔任省政府參事及《民主報》主筆,并創辦了著名進步刊物《國際時事研究》周刊。

        羊棗的文章觀點鮮明,文筆犀利,預見性極強,對國內外大事常能作出準確判斷。

        他在發表于1945年5月的《從柏林到東京》一文中寫道:“如果蘇聯參戰,如果美空軍對敵國本部戰略轟炸特別有效,如果我軍反攻有力,日本在總攻發動后,甚至以前,都可能投降。”3個月后,預言被證實,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然而,精準預言了抗戰勝利時間的羊棗,卻沒有等來勝利的甜蜜,反而身陷囹圄。1945年7月,就在抗戰即將取得全面勝利的時候,國民黨頑固派在永安制造了一起震驚中外的“永安大獄”,先后逮捕了29名愛國人士,羊棗不幸被捕。在獄中,特務對羊棗實施了慘無人道的精神折磨和肉體摧殘。1946年1月11日,羊棗在杭州監獄被迫害致死,年僅46歲。

        消息傳出后,國內外新聞界大為震驚。《解放日報》《新華日報》等報刊,都用醒目的標題,刊登《名記者羊棗于1月11日死于杭州獄中》的新聞,并連續報道全國各地悼念文章和各界的抗議聲明。

        永安進步文化活動,并沒有因為國民黨頑固派的瘋狂鎮壓而消失,反而贏得了全國人民和國內外進步民主力量的強大聲援,繼續向前發展。

        在中國新聞史上,永安占據著獨特位置。另一位新聞領軍者鄒韜奮在這里出生、成長。鄒韜奮和羊棗,一個生長于斯,一個戰斗于斯。

        2024年7月24日,永安市“鄒韜奮羊棗事跡主題展”正式對外開放,展示了66幅有關鄒韜奮、羊棗創辦刊發的進步刊物,吸引了眾多新聞從業者前來參觀學習。

        歷史的硝煙已然散去,但抗戰精神熔鑄的文化豐碑,早已融入民族血脈。銘記永安文化抗戰的歷史,不僅為緬懷以紙筆斗爭的革命先輩,更為擎起那支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照亮前行長路,用行動向那段歷史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三明市融媒體中心全媒體記者

        金鵬 永安記者站 林丹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陶莎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1. <b id="e86i4"><div id="e86i4"></div></b>
        2. <dfn id="e86i4"><video id="e86i4"></video></dfn>
          <xmp id="e86i4"></xmp>

        3. <b id="e86i4"></b>

          1. <tt id="e86i4"></tt>
            <b id="e86i4"></b>
            <xmp id="e86i4"><source id="e86i4"></source></xmp>
            少妇性l交大片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