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早商王都的塵封史詩
作為商王朝早期的巍峨都城,鄭州商城是解開夏商周歷史謎團、探尋中華文明源流的“關鍵鑰匙”。今年適逢鄭州商城考古發現70周年,記者從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獲悉,9月底,“國寶回家鄉——紀念鄭州商城發現70周年考古新發現展”將在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開幕,此次展覽不僅是對鄭州商城70年考古歷程的深情回望,更是一場與3600年偉大商文明的深沉對話。
從最初的偶然發現,到后來的主動發掘,再到成果豐碩,直至如今的階段性重大突破,鄭州商城的每一步進展都凝聚著考古學者的智慧與汗水。70年來,一代代考古學家憑借不懈的努力,逐步揭開了鄭州商城的神秘面紗,為公眾展現了一座輝煌燦爛的早商王都。
作為商代早期的大型都城遺址,鄭州商城仍有許多謎題等待被破解。而70載篳路藍縷,大眾在考古工作者的辛勤探索中,對鄭州商城的格局、年代、遺跡內涵及其在中華文明史上的價值,理解日益深刻。
記者 左麗慧
揭開早商王都的塵封史詩
紀念鄭州商城發現70周年考古新發現展9月底開幕
今年適逢鄭州商城考古發現70周年,9月底,“國寶回家鄉——紀念鄭州商城發現70周年考古新發現展”將在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隆重開幕,此次展覽不僅是對鄭州商城70年考古歷程的深情回望,更是一場與3600年偉大商文明的深沉對話。
驚世初現 一片陶喚醒一座城
70年來,一代代考古學家憑借不懈的努力,逐步揭開了鄭州商城的神秘面紗,為公眾展現了一座輝煌燦爛的早商王都。
韓維周先生于鄭州二里崗偶然發現的繩紋陶片和磨光石器,揭開了鄭州商代遺址考古的序幕。隨后,第一屆全國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在二里崗進行的發掘,揭示并確認了商代文化遺存的存在。緊隨其后的考古發掘進一步發現,鄭州商代遺址的分布范圍極為廣泛,東起鳳凰臺,西逾西沙口,北到花園路,南過二里崗,面積達25平方公里,遍布整個市區。
核心突破隨之而來。1955年,以安金槐先生為代表的考古工作者在鄭州中心區域,首次確認了周長近7公里的內城城墻。通過對城墻的考古解剖,其先進的營造工藝、清晰的地層關系得以揭示,其建造年代被確定為商代二里崗時期。尤為關鍵的是,這一時期發掘的牛肋骨刻辭,作為極為珍稀的早商文字史料,成為探尋商代甲骨文起源的寶貴線索。
初始階段的考古發掘以二里崗遺址的發掘、城墻的發現以及手工業遺存的發現為核心,奠定了對鄭州商城認知的基礎。它不僅填補了殷墟之前的商文化空白,更為探索神秘的夏文化和先商文化,打開了至關重要的窗口。
王都解密 宮闕巍峨與青銅重器
隨著探索的深入,確立鄭州商城為早商王都的證據鏈日益堅實。通過對城墻的考古解剖,考古學家從地層學上有力地證明了鄭州商城是一座商代前期城址。
探尋的目光隨即轉向城內。在東北部的金水區東里路附近,考古工作者揭露了大面積宮殿建筑基址群,使王都的核心功能區逐漸清晰。鉆探工作進一步勾勒出宮殿區的大致范圍,王權中樞的功能空間輪廓逐漸顯現。
國之重器,震撼現世。1974年,在鄭州商城西城墻北段外側(今金水區張寨南街),一座青銅器窖藏坑驚艷世人,出土了通高100厘米、重86公斤、迄今發現的商代前期最大青銅器“杜嶺一號方鼎”;其雄渾造型與精湛工藝,成為鄭州躋身“中國八大古都”的核心物證。
1982年,在鄭州商城東南城角外側(今管城區原向陽食品廠),又發現了一座青銅器窖藏坑,此次發掘出土了包括大方鼎、大圓鼎、牛首尊在內的共計13件精美青銅禮器;1996年南順城街窖藏坑出土的4件方鼎及其他禮器,使鄭州商城出土的青銅方鼎總數達到8件,進一步彰顯其王都氣象……
此外,鄭州商城東北部(今金水區順河路西段)的戰國文化層中,出土了大量戳印在陶豆表面的“亳”字陶文,為探討商都地望提供了文字線索。密集的夯土基址、祭祀坑、窖穴等,共同編織出王都的立體圖景。
至此,以宏偉城墻為輪廓、巍峨宮殿為核心、青銅重器為實證、祭祀遺存為輔證,確立了鄭州商城作為早商王都的輝煌地位。
格局拓展 多重城垣與水利智慧
20世紀80年代中期后,考古工作人員發現并確定了鄭州商城外郭城的存在及其大致走向。通過城墻、護城河以及東側廣闊的湖面,外郭城將內城環抱其中,形成了多重城垣的恢宏結構,對后世中國城市結構的發展影響深遠。
此階段考古發掘工作多配合城市基建展開,成果斐然。對內城城墻的進一步解剖,深化了對商代筑城技術的理解。城市水利系統展現卓越智慧:宮殿區附近的蓄水設施、輸水管道、多口夯筑水井,揭示了先民對水資源的科學管理與利用。
世紀之交的重大認定:2000年,“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確認鄭州商城為早商時期的關鍵核心遺址,它上承二里頭,下啟殷墟,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壯闊畫卷中,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中原篇章。
這一時期,成功發現并確定了鄭州商城外郭城的存在及其大致走向。重要發現接踵而至,大批研究成果涌現,為深入解讀商城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都新識 科技賦能下的認知飛躍
進入新時代,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商都歷史文化區的建設為考古工作注入強勁動力。多學科融合與科技手段的應用,開啟了鄭州商城研究范式的革新,推動認知邁向新高度。都城布局、宏大水系、手工業、祭祀、墓葬、文字等考古新發現層出不窮,科技考古成果豐碩,不斷刷新著公眾對這座“商代早期大型都城遺址”功能與布局的理解。
在書院街貴族墓地,清晰的兆域布局,首次系統揭示了商代前期的喪葬禮制,為中國陵園制度溯源。中心大墓M2是鄭州商城迄今發現的隨葬品種類最豐富、組合最完整、等級最高的貴族墓葬,出土了青銅器、玉器、金器等210余件,其中的金覆面,既是商代禮制的縮影,又是技藝的結晶,更是文明交流的信使,生動詮釋了鄭州商城作為巍巍王都的獨特地位。
改寫南部認知的大型水系遺存,發現總長540米、深4米的人工溝渠群,其規模堪稱商代早期之最。石砌分流設施與人工明溝的發現,揭示了這套水網不僅具備排水功能,還兼具區域劃分與景觀營造的雙重作用。作為城市的基底,其對整個都城的運轉、城市活力的塑造以及城市手工業發展的深遠影響,得以清晰地呈現于世人面前。
本報記者 左麗慧
裴李崗時代與中華文明起源學術研討會今日開幕
專家揭秘“仰韶文化的源頭”
今年適逢鄭州商城考古發現70周年,9月底,“國寶回家鄉——紀念鄭州商城發現70周年考古新發現展”將在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隆重開幕,此次展覽不僅是對鄭州商城70年考古歷程的深情回望,更是一場與3600年偉大商文明的深沉對話。
驚世初現 一片陶喚醒一座城
70年來,一代代考古學家憑借不懈的努力,逐步揭開了鄭州商城的神秘面紗,為公眾展現了一座輝煌燦爛的早商王都。
韓維周先生于鄭州二里崗偶然發現的繩紋陶片和磨光石器,揭開了鄭州商代遺址考古的序幕。隨后,第一屆全國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在二里崗進行的發掘,揭示并確認了商代文化遺存的存在。緊隨其后的考古發掘進一步發現,鄭州商代遺址的分布范圍極為廣泛,東起鳳凰臺,西逾西沙口,北到花園路,南過二里崗,面積達25平方公里,遍布整個市區。
核心突破隨之而來。1955年,以安金槐先生為代表的考古工作者在鄭州中心區域,首次確認了周長近7公里的內城城墻。通過對城墻的考古解剖,其先進的營造工藝、清晰的地層關系得以揭示,其建造年代被確定為商代二里崗時期。尤為關鍵的是,這一時期發掘的牛肋骨刻辭,作為極為珍稀的早商文字史料,成為探尋商代甲骨文起源的寶貴線索。
初始階段的考古發掘以二里崗遺址的發掘、城墻的發現以及手工業遺存的發現為核心,奠定了對鄭州商城認知的基礎。它不僅填補了殷墟之前的商文化空白,更為探索神秘的夏文化和先商文化,打開了至關重要的窗口。
王都解密 宮闕巍峨與青銅重器
隨著探索的深入,確立鄭州商城為早商王都的證據鏈日益堅實。通過對城墻的考古解剖,考古學家從地層學上有力地證明了鄭州商城是一座商代前期城址。
探尋的目光隨即轉向城內。在東北部的金水區東里路附近,考古工作者揭露了大面積宮殿建筑基址群,使王都的核心功能區逐漸清晰。鉆探工作進一步勾勒出宮殿區的大致范圍,王權中樞的功能空間輪廓逐漸顯現。
國之重器,震撼現世。1974年,在鄭州商城西城墻北段外側(今金水區張寨南街),一座青銅器窖藏坑驚艷世人,出土了通高100厘米、重86公斤、迄今發現的商代前期最大青銅器“杜嶺一號方鼎”;其雄渾造型與精湛工藝,成為鄭州躋身“中國八大古都”的核心物證。
1982年,在鄭州商城東南城角外側(今管城區原向陽食品廠),又發現了一座青銅器窖藏坑,此次發掘出土了包括大方鼎、大圓鼎、牛首尊在內的共計13件精美青銅禮器;1996年南順城街窖藏坑出土的4件方鼎及其他禮器,使鄭州商城出土的青銅方鼎總數達到8件,進一步彰顯其王都氣象……
此外,鄭州商城東北部(今金水區順河路西段)的戰國文化層中,出土了大量戳印在陶豆表面的“亳”字陶文,為探討商都地望提供了文字線索。密集的夯土基址、祭祀坑、窖穴等,共同編織出王都的立體圖景。
至此,以宏偉城墻為輪廓、巍峨宮殿為核心、青銅重器為實證、祭祀遺存為輔證,確立了鄭州商城作為早商王都的輝煌地位。
格局拓展 多重城垣與水利智慧
20世紀80年代中期后,考古工作人員發現并確定了鄭州商城外郭城的存在及其大致走向。通過城墻、護城河以及東側廣闊的湖面,外郭城將內城環抱其中,形成了多重城垣的恢宏結構,對后世中國城市結構的發展影響深遠。
此階段考古發掘工作多配合城市基建展開,成果斐然。對內城城墻的進一步解剖,深化了對商代筑城技術的理解。城市水利系統展現卓越智慧:宮殿區附近的蓄水設施、輸水管道、多口夯筑水井,揭示了先民對水資源的科學管理與利用。
世紀之交的重大認定:2000年,“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確認鄭州商城為早商時期的關鍵核心遺址,它上承二里頭,下啟殷墟,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壯闊畫卷中,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中原篇章。
這一時期,成功發現并確定了鄭州商城外郭城的存在及其大致走向。重要發現接踵而至,大批研究成果涌現,為深入解讀商城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都新識 科技賦能下的認知飛躍
進入新時代,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商都歷史文化區的建設為考古工作注入強勁動力。多學科融合與科技手段的應用,開啟了鄭州商城研究范式的革新,推動認知邁向新高度。都城布局、宏大水系、手工業、祭祀、墓葬、文字等考古新發現層出不窮,科技考古成果豐碩,不斷刷新著公眾對這座“商代早期大型都城遺址”功能與布局的理解。
在書院街貴族墓地,清晰的兆域布局,首次系統揭示了商代前期的喪葬禮制,為中國陵園制度溯源。中心大墓M2是鄭州商城迄今發現的隨葬品種類最豐富、組合最完整、等級最高的貴族墓葬,出土了青銅器、玉器、金器等210余件,其中的金覆面,既是商代禮制的縮影,又是技藝的結晶,更是文明交流的信使,生動詮釋了鄭州商城作為巍巍王都的獨特地位。
改寫南部認知的大型水系遺存,發現總長540米、深4米的人工溝渠群,其規模堪稱商代早期之最。石砌分流設施與人工明溝的發現,揭示了這套水網不僅具備排水功能,還兼具區域劃分與景觀營造的雙重作用。作為城市的基底,其對整個都城的運轉、城市活力的塑造以及城市手工業發展的深遠影響,得以清晰地呈現于世人面前。
本報記者 左麗慧
“體育+文化”跟著賽事游河南
朱婷助力,打造“全員排球”模式
省女子排球城市聯賽9月13日開打
9月4日上午,河南省體育局在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以“一球一賽場,一城一故鄉”為主題的2025年河南省女子排球聯賽將于9月13日正式開打。奧運冠軍朱婷也現身新聞發布會現場,為賽事助力。
三個階段,19支勁旅角逐錦標
本次賽事以“一球一賽場,一城一故鄉”為主題,突出“安全、有序、多彩”的辦賽理念,將于9月13日開賽,12月底前結束。參賽運動員年齡設置為16~45周歲,中學生、大學生、退役運動員及社會各界符合條件者均可參加,以此打造“全員排球”模式。
河南省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鄭州航空港區均將組隊,共有19支隊伍參加。整個比賽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區域賽,采用賽會制,南北賽區共進行81場比賽,將于9月13日開賽。其中,豫南賽區為A組,共有平頂山、許昌、漯河、周口、商丘、三門峽、洛陽、南陽、駐馬店、信陽10支隊伍,南陽市為承辦城市;豫北賽區為B組,共有鄭州、開封、安陽、新鄉、焦作、濮陽、鶴壁、濟源、鄭州航空港區9支隊伍,鄭州市為承辦城市。
第二階段為排位賽,采用主客場雙循環賽,將于10~12月舉行。A、B組前4名共8支隊伍進入C組,進行主客場雙循環賽,每周兩輪比賽,共56場比賽,前4名進入總決賽。第三階段的總決賽采用賽會制,將于12月底舉行。4支隊伍進行交叉賽,勝者進入冠亞軍決賽,負者進入三四名決賽。
文旅體融合 跟著賽事去旅行
圍繞打造具有河南文化特色品牌賽事這一目標,在比賽期間將開展多項文旅體商活動,增加賽事看點、帶動賽事經濟、形成產業方陣。圍繞河南傳統文化植入,設置“歷史名人與排球”話題,歷史名人化身球員、教練員參與;圍繞促進文旅體商融合,設置“景區打排球”話題,實現向地方文旅企業的引流。
賽事組委會還將策劃推出“跟著賽事去旅游”精品線路,將觀賽與周邊吃住行游購娛有機結合,將賽事舉辦地轉化成文旅目的地;指導鼓勵賽事舉辦地面向持有賽事門票的觀眾推出國有景區門票免費或優惠、星級酒店賽事專享優惠等惠民政策,把觀眾變成游客,把賽事流量轉化為文旅消費增量;同時,邀請排球名人、運動員走進景區、文化場館,吸引球迷粉絲跟著偶像來打卡,并通過開展短視頻集錦、精彩圖集、線路推介、優惠發布、網絡話題互動等多種形式提升網絡傳播力和影響力。
開幕式亮點多多 朱婷助力“全民參與”
作為重頭戲的開幕式亮點多多,值得期待。
開幕式將以“女排精神”為魂,河南文化為骨,國潮科技為翼,串聯二里頭陶紋、殷墟甲骨、龍門石窟、豫劇等文明符號,聯動朱婷等排球新老明星,突出“一球一戰場、一城一故鄉”情感主線,呼應中國女排拼搏奮進的精神,達到“體育+文旅+科技”沉浸式呈現效果。賽事的會徽、吉祥物會以女排運動員創意形象為底圖,融入河南文旅文化元素,展現女性運動員的活力與河南地域文化特色。
出席新聞發布會的奧運冠軍朱婷表示:“河南省舉辦這場以‘全民參與’為核心的女子排球城市聯賽,為廣大青少年和排球愛好者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遇和激勵。我希望本次聯賽能讓大家會聚一堂、以球會友、相互切磋,共同享受這場排球盛宴。你們的每一次全力以赴、頑強拼搏,都是在詮釋屬于自己的‘女排精神’。我期待在賽場上看到每個人的笑容,也希望更多年輕朋友一起來感受排球帶來的快樂。”
本報記者 郭韜略 通訊員 胡斌
雙賽同開助力鄭州文旅再出圈
“鄭BA”激戰正酣 “鄭超”即將啟幕
“巴奴杯”2025年鄭州市籃球聯賽火熱進行中,2025年鄭州市足球聯賽即將于9月6日燃情啟幕。作為鄭州市多層次、全覆蓋的“三大球”發展體系中關鍵環節的兩項賽事,將通過文體商旅深度融合、群眾廣泛深度參與、城市體育名片塑造等方式,進一步提升鄭州的城市形象與影響力,助力鄭州市建設“賽事名城”,創新打造本土IP賽事,推動鄭州“三大球”運動向更高水平邁進。這是記者9月4日從鄭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2025年鄭州市籃球、足球聯賽新聞發布會上獲得的消息。
“鄭BA”激戰正酣“鄭超”即將啟幕
2025年鄭州市籃球聯賽由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鄭州市體育局、鄭州市體育總會、鄭州文化旅游和體育集團有限公司承辦。這場以“問鼎商都 籃動鄭州”為主題的“鄭BA”,已于8月22日拉開戰幕,將持續至9月27日,比賽安排在此期間的每周五或周末進行。本屆鄭州市籃球聯賽采用“小組循環+主客淘汰+巔峰對決”的創新模式,目前小組賽階段已完成前兩輪,A組鄭東新區籃球隊、B組管城籃協隊、C組高新籃協、D組登封中糧和鞏義萬達鋁業均以兩連勝領先。本周末將進行小組賽第三輪,決出晉級八強的隊伍。八強賽采用主客場雙回合淘汰制,四強賽則將在鄭州市體育館舉行。
2025年鄭州市足球聯賽,由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鄭州市體育局、鄭州市體育總會承辦。9月6日下午,本屆鄭州市足球聯賽開幕式將在鄭東新區市民體育公園田徑場燃情舉行。這場匯聚了全市16個區縣(市)的16支足球勁旅的賽事堪稱“鄭超”,這些隊伍也將在開幕式上分別展示各自的足球風采。本屆“鄭超”聯賽采用男子成人十一人賽制,將持續到11月23日,比賽安排在此期間的每周雙休日舉行,賽場設在鄭東新區市民體育公園田徑場和鄭州市體育場,經過小組賽、淘汰賽兩個階段決出最終名次。
雙賽同開助力鄭州市建設“賽事名城”
“鄭BA”“鄭超”雙賽同開是鄭州市推動“賽事名城”建設的又一重要舉措。兩項賽事首次實現全市16個區縣(開發區)全覆蓋,創新采用“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辦賽模式,深度融合“體育+商業+文化+旅游”元素,旨在打造以賽促健、以賽興文、以賽促產、以賽惠城的典范。
兩項賽事舉辦期間,鄭州市統籌惠濟、新密、鞏義、中牟、登封等區縣(市)以及全市重點文旅企業,共同推出“跟著賽事游鄭州”系列文旅活動,讓廣大運動員和觀眾在感受競技激情的同時,暢享“天地之中、黃帝故里、功夫鄭州”的獨特魅力。
據了解,“鄭BA”創新開展“賽事進商圈”,將部分比賽設置在大型商業綜合體內,推出“籃球主題美食街”及專屬消費優惠,覆蓋餐飲、酒店等200余家商戶,實現“觀賽+購物+餐飲”一站式體驗。單場平均吸引觀眾超3000人,帶動周邊商業營業額顯著提升。
即將開賽的“鄭超”也將結合16區縣(市)的文化特色,聯合本地餐飲品牌推出“足球嘉年華”主題夜市和“諸侯套餐”,以“賽事+夜市”延長消費鏈條、激活夜間經濟,為市民和球迷打造沉浸式的觀賽體驗。
本報記者 陳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