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奇幻科普音樂劇《博物館奇妙夜之漢字在哪里》在鄭州大劇院首演成功,該劇由深圳市小橙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河南歌舞演藝集團、鄭州城建聚橙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出品。通過跨越時空的奇幻敘事,生動展現漢字從甲骨文、篆書到繁體字、簡體字的演變歷程,為觀眾打造了一堂兼具趣味性與知識性的“開學第一課”。
據了解,《博物館奇妙夜之漢字在哪里》劇情以“漢字的消失”為謎題,主角張小遠與穿越時空的古人組隊,通過造字、文字統一、漢字藝術化到漢字簡化,串聯起中華漢字的發展史。舞臺上既有傳統文化的厚重,也有現代兒童視角帶來的輕松與幽默,讓歷史不再是課本上的枯燥知識,而是鮮活、可對話的故事。
在創作前期,主創團隊專程走進河南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殷商博物館進行實地采風。在博物館專家的引導下,導演、舞臺美術和音樂團隊深入查閱了珍貴館藏與研究資料,從甲骨文的拓片、歷代書法真跡與碑刻之中,獲得了第一手創作靈感。許多舞臺細節都直接取材于館藏實物:舞美設計中的甲骨紋理、道具上的篆書刻痕、歌詞中對古文字的描繪等。
該劇藝術表現突出多元融合特色。主題曲《方方正正中國字》以童謠旋律傳遞漢字之美,舞蹈《一橫一豎》則用肢體化作筆墨,將漢字形態具象化,讓觀眾在舞臺上“看見”文字的呼吸與律動。音樂、舞蹈、詩歌與書法交織成一場全感官的藝術盛宴,使觀眾不僅在觀看,更在沉浸式感受漢字的獨特魅力。
“漢字不僅是交流工具,更是一種精神象征。”導演團隊表示,希望通過這部劇,讓孩子理解中華文明的連續性與創造力,并在全球化和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找到屬于自己的文化根基。從抗拒到理解,從接受到自豪,劇中主角張小遠的心路變化,也映射著新一代少年對傳統文化的重新發現與認同。
鄭州城建聚橙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作為該劇的聯合出品方之一,標志著鄭州大劇院從“演出場館”到“內容創造者”的戰略升級,開啟了“場地提供者+內容創造者”雙輪驅動的新模式。這種轉型不僅拓展了劇院作為文化機構的功能邊界,更創新了傳統文化現代表達的傳播路徑。此次也是鄭州大劇院與河南歌舞演藝集團合作的深耕之舉,今后鄭州大劇院將繼續探索與本地院團合作的新態勢,挖掘中原豐厚的文化底蘊,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IP。
此次《漢字在哪里》于河南鄭州首演后,將開啟全國巡演,計劃登陸咸陽、南陽、晉城、運城、興安盟、日照、嘉興、蘇州、衢州、南平、深圳等城市,讓更多孩子在劇院與漢字相遇,探秘古今,感受來自華夏文明的溫度與力量。
記者 左麗慧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