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新區開展“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工作”主題觀摩活動,實地考察“專屬網格+教育智能體”協同管理模式及社區多元共治體系。
教育智能體:
科技織密校園安全網,教學提質增效
作為全國首個教育治理智能體試點區域,鄭州高新區以“校園安全、身心健康、教育教學”為核心,構建“空—地—人”立體防控體系。
行知中學通過無人機巡航、AI人臉識別、智慧消防等設備實現重點區域100%智能安防覆蓋,系統自動識別異常行為并觸發15分鐘聯動響應機制,形成“校園事件—社區網格—職能部門”閉環處置流程。
2023年以來,全區校園安全隱患整改率、應急響應達標率均達100%,連續多年安全事件“零發生”。
教學領域,智能工具根據學情自動生成教案、課件等。教師備課時間從3小時縮短至18分鐘,效率提升90%;“AI教研員”通過課堂實錄分析優化教學設計;學伴口袋機為家長提供個性化輔導方案,家庭輔導時間減少50%,校外補習依賴度下降30%。
目前,全區150所中小學、22萬名在校生已全面接入平臺,形成“教師減負、學生減壓、家長放心”的教育新生態。
機制創新方面,高新區成立由黨工委書記任組長的專班,在6所學校設置專屬網格,打通三級指令通道,并對接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平臺,破除層級壁壘。
2024年數據顯示,跨部門聯動時效提高45%,校園治理從“單打獨斗”轉向“協同共治”。
紫錦模式:
網格化+多元化,破解社區治理難題
面對“服務人口多、矛盾訴求多、工作力量少”的困境,紫錦社區以“黨建筑基、網格賦能、六心調解”為核心,構建精細化治理體系。
社區劃分11個網格、87個微網格,配備98名網格員,形成“社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樓棟中心戶”三級鏈條,整合3602名黨員群眾志愿者、281名“五老”人員及23支社會組織,實現資源與需求精準對接。
技術賦能方面,社區依托32路視頻資源實現全域監控,2023年共處置問題1726個;通過“鄭好拍”與11個網格微信群推送反詐、安全信息1385條,覆蓋2.6萬人次。
網格員推行“五必到”工作法,結合日常巡查與平臺聯動,實現“小事不出格、矛盾不上交”。在調解機制上,社區創新“三診結合”“六心工作法”,組建227人“平安五老調解隊”,聯合律師、心理師等專業力量,形成“經驗+專業”調解組合。
2023年成功化解因培訓機構“跑路”引發的352萬元退費糾紛;4年來累計化解糾紛1622起,挽回經濟損失420萬元,化解率達98%。
本報記者 孫慶輝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