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鄭州,難得迎來一場甘霖。19日下午4點,暴雨將歇,暑氣尚未散盡,二七區五里堡街道香榭麗社區59號院內,55歲的安文紅站在一輛轎車旁。他正用紙巾反復擦拭沾著油污的手指,上衣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印出深淺不一的“地圖”。幾天前,鄰居馬先生一家在山西自駕游時車輛突發故障,正是安文紅通過微信視頻遠程指導,幫他們臨時排除險情,車輛才開回來。當天配件一到貨,他顧不上喝口水,便帶著工具箱匆匆趕來。“久等了,剛拆完汽油泵總成上蓋,汽油滲漏得趕緊處理。”他抬頭時額角汗珠滾落,語氣里透著歉意地告訴記者。他,就是被左鄰右舍稱為“熱心腸”的安文紅,一名網約車司機,也是香榭麗社區的微網格長。
幫助居民維修故障車輛
“熱心腸” 化為幫鄰居日常
“咱做的都是小事兒,算不上熱心腸。”安文紅說,“小時候家里窮,經常受鄰居接濟,深知人在困難時得到幫助的溫暖。”
“別人幫助過我,我有能力也要幫助別人。”2005年,安文紅搬入社區59號院后,幫助鄰居成了他的生活日常。跑網約車一般都在夜晚,白天補覺,但無論什么時候,只要鄰里有人求助,他總是第一時間響應。“白天大家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居家老人遇到急事很需要搭把手,我的時間也正好合適。”他說。
這份熱心腸對于獨居老人尤為難能可貴。小區2號樓的齊大娘,兒女都在外地工作。由于老人腿腳不便,安文紅每月都會拎著生活必需品和工具箱上門,順帶檢查燃氣灶軟管是否老化、插座是否漏電。有一次,他發現老人衛生間的馬桶蓋裂了縫,老人卻因怕麻煩不肯換。他轉頭就花錢買來新的蓋板裝上,老人給錢,他還死活不要。
對于安文紅來說,這些都是芝麻蒜皮的小事。諸如這樣的“小事”,他每年做了多少件、自掏腰包的開銷有多少?他總是憨厚一笑:“記不清了。”
“百寶箱”是大伙的“及時雨”
有只跟了安文紅十幾年的木質工具箱,是社區公認的“百寶箱”:扳手、螺絲刀、鉗子……里面啥都有。這是他年輕時跑出租、做雜工時攢下的“家伙什”。那時候,他有一股子鉆研勁兒:年輕時自學水電工知識,還在給出租車換零件時琢磨機械原理,久而久之就成了“技術大拿”。如今,他的“百寶箱”成了服務鄰里的“利器”。
“安師傅可神了,汽車打不著火、洗衣機漏水,他擺弄幾下準修好。”鄰居李阿姨提起他,語氣里滿是佩服。
去年寒冬一天的凌晨3點,3號樓一戶居民家暖氣放氣閥突然爆裂,熱水四處噴涌。安文紅接到電話,連外套扣子都沒系好,就沖進了刺骨的寒風里。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搶修,最終成功修復并保住了居民的家。
類似的事兒不勝枚舉:暴雨天,產婦婆媳的車在路口爆胎,一通求助電話,他立刻驅車前往施以援手;獨居老人家中吊燈突然斷電,他扛著梯子摸黑排查線路;居民家水管漏水,管道藏在墻體與櫥柜的夾角里,他蜷縮在狹小夾縫中,經過漫長地摸索,才終于找到暗管破口。等修完水管,渾身早已濕透,如同剛從水里撈出來一般……
談起這些,安文紅總是一笑而過:“看到居民愁眉展開放心了,我比跑車接個大單心里還痛快呢!”
從“一人星火”到“萬家燈火”
萬家燈火,柴米油鹽,鄰里間難免有矛盾糾紛。于是,安文紅又充當起了“和事佬”。小區有兩家樓上樓下鄰居,樓上廚房漏水滲到樓下廚房,卻怎么也找不出漏水原因。時間長了,兩家就有了矛盾,而且矛盾越來越深。得知消息后,安文紅主動上門調解,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二話不說就擼起袖子查找漏水原因。3個小時后,終于找到了墻內的漏水點,解決了問題。看到滿頭是汗的安文紅,樓上樓下鄰居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據統計,僅去年一年安文紅就成功調解了10余起鄰里糾紛。
除了幫大家伙解決日常煩惱,安文紅的“服務半徑”還延伸至社區治理各個角落:見小區停車位緊張,他帶著粉筆在空地上丈量畫線;發現排污口被落葉堵塞,他冒雨在井口用鐵鉤清理雜物;看到小區樹木遭受蟲害,他主動聯系小區物業協助治理……
如今的香榭麗社區在安文紅的帶動下,“我來幫”的口號越來越響亮,穿紅馬甲的身影常出現在單元樓間:醫生小喬夫妻成了“健康網格員”,免費為老人體檢;退休的劉老師義務輔導“四點半課堂”的孩子們;商戶甘老板把店面變成“便民點”,免費提供急救箱、打氣筒……以他為核心,社區成立了“我來幫”鄰里互助志愿服務隊,協同社區化解各類投訴糾紛30余件,群眾滿意率達100%。
從一個人的默默付出到一群人的集體行動,安文紅用20年的堅持讓“鄰里互助”的精神在香榭麗社區生根發芽,化作照亮萬家的溫暖燈火。
記者 劉偉平 朱翔宇 文/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