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十四五”以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每年均超過30萬億元,總體規模已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亮眼數據折射出大國制造的硬核實力。
規模優勢持續夯實。“十四五”期間,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增量預計達到8萬億元,對全球制造業增長貢獻率超過30%;制造業門類體系完整優勢更加明顯,在全世界504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大多數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20年至2024年,我國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年均增長7.9%和8.7%。新能源汽車產量從2020年的約140萬輛提升到2024年的1300多萬輛,產銷量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
產業基礎更加牢固。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船舶等重點產業鏈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同步形成百余項標準和千余項發明專利,產業基礎薄弱問題逐步緩解,重點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穩步提升。
更多“數得著”“叫得響”的成果持續上新:“嫦娥”落月、“天和”駐空、“北斗”組網,C919大飛機實現商飛,“愛達·魔都號”大型郵輪建成運營,CR450動車組成功下線。
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支撐美好生活:新能源汽車更好開了,具備組合輔助駕駛功能的乘用車新車占比達62.1%;智能高效稻麥聯合收割機1分鐘就能收割600公斤作物;人形機器人從“舞臺上動起來”正向“家庭里用起來”進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