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河南省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獲悉,“十四五”以來,我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有力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制造強省建設邁出堅實有力步伐。總體可以概括為“六個新”。
綜合質效實現新提升
我省規上工業41個行業大類實現全覆蓋,工業經濟總量穩居中西部省份第1位,過去4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6.1%、高于全國0.2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年均增速16.7%、高于全國6.1個百分點,扛起了“工業大省挑大梁”的重擔。鄭南商許超硬材料集群、洛陽現代農機裝備集群成功創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長垣市門橋式起重機械、襄城縣碳硅新材料等9個集群被認定為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今年1至7月,“7+28+N”產業鏈群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拉動工業增長5.6個百分點,成為推動全省工業經濟較快增長的重要力量。
產業結構實現新升級
我省深入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1863個項目進入工業和信息化部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專項再貸款清單,288個項目獲“兩新”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鄭州、洛陽入選國家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試點城市。新動能積厚成勢,著力打造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增長引擎,比亞迪、寧德時代、洛陽百萬噸乙烯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或建成投產,全省汽車整車產量突破百萬輛,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占規上工業的比重分別達到24.8%、14%,較“十三五”末分別提高2.4個和2.9個百分點。系統謀劃“6+14”未來產業矩陣,阿帕斯人工智能大模型成功備案,電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綠色建材、冷鏈食品等4個工業大模型正式發布,累計建設20個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打造具有區域競爭力的未來產業集群。
創新發展實現新突破
河南累計建設省實驗室27家、省級產業研究院55家、制造業創新中心19家、中試基地61家。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建成國內首個農機裝備數字化研發平臺,突破關鍵共性技術20余項。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四有”覆蓋率提升到77.76%。加大創新產品推廣應用,累計認定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110個、首批次新材料26個、首版次軟件98件。“河南造”大國重器持續“上新”,全球首臺25兆瓦級風電主軸軸承、全球最高10米液壓支架、全球最大直徑硬巖隧道掘進機成功下線,100馬力輪邊電機無人駕駛拖拉機填補國內空白。
數字賦能實現新進展
我省加速布局新型基礎設施,累計開通5G基站23.54萬個、位居全國第6,建成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和河南空港智算中心、中原算力谷等一批算力基礎設施,全省在用超算規模100P、智算規模5100P。深入實施“一轉帶三化”,累計診斷服務企業2.1萬家,規上工業企業智能應用場景覆蓋率達到87.2%,建設省級智能車間、工廠1685個,打造數字領航企業36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桿269個。建成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49個,接入設備產品2227萬臺(套),部署工業應用軟件、解決方案5500多個,服務企業超19萬家。
綠色低碳實現新氣象
河南出臺《河南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及鋼鐵、建材、有色、石化等4個重點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發布28個重點產業鏈綠色化升級改造實施指南,培育100家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覆蓋率達85.6%。推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累計培育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1210家、綠色工業園區74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27家,綠色設計產品型號184項。過去4年,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5.6%。
產業生態實現新改善
我省推動涉企政策免申即享、直達快享,加力支持優質企業梯度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分別達4098家、414家、51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約6800家、累計達2.66萬家。要素保障更加有力,省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累計支持超40億元,銀行業投向制造業領域貸款余額突破9000億元,供應工業企業用地6600宗、面積43.6萬畝,新增高技能人才467萬人。
本報記者 徐剛領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