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e86i4"><div id="e86i4"></div></b>
    2. <dfn id="e86i4"><video id="e86i4"></video></dfn>
      <xmp id="e86i4"></xmp>

    3. <b id="e86i4"></b>

      1. <tt id="e86i4"></tt>
        <b id="e86i4"></b>
        <xmp id="e86i4"><source id="e86i4"></source></xmp>

        雙節同慶 | 鄭州文博“雙節”接待觀眾近134萬人次

        2025-10-09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雙節”期間,鄭州文博以“鄭是金秋·月滿商都”為主題,精心策劃推出10類、近200項精彩活動,全市文博單位、考古遺址開放場所接待參觀共計133.96萬人次,文博市場總收入2094.46萬元,同比增長8.1%。

        多元場景融合,打造立體體驗矩陣

        提到文博,可不只有博物館里的展覽。“雙節”期間,鄭州文博活動突破了傳統展覽的靜態模式,在考古工地現場,商都書院街、雙槐樹、青臺三處重要考古遺址同步向公眾開放,變身為生動的“歷史課堂”;商都書院街考古工地在中秋之夜化身為“月光劇場”,舉辦“中秋月夜晚自習”活動,將詩歌朗誦、專家講座與光影藝術完美融合,實現了3600年商代遺址與當代公眾的浪漫對話。

        在博物館空間,鄭州博物館、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等20余家文博單位推出19個主題展覽、40項社教活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國寶回家鄉——紀念鄭州商城發現70周年考古新發現展”,實現了杜嶺一號、二號方鼎等四大青銅重器的歷史性聚首,開啟展廳“人從眾”模式。

        更具創新性的是“移動博物館”走進北龍湖金融島、二七萬象城和杉杉奧特萊斯三大商圈,讓游客在購物休閑中邂逅商代文明,開創了“商圈里的考古課”這一文化惠民新模式。“這兩年鄭州的文化活動明顯更豐富多彩、更有意思了。”大學教師韓女士頗有感觸。

        創新表達方式,讓文物真正“活”起來

        “蘇軾”“杜甫”等歷史人物穿越而來,與觀眾吟詩作對,在古今對話中傳遞文化韻味……鄭州博物館的“月滿山河·共團圓”中秋云游夜活動讓不少觀眾感受到了不一樣的中秋夜;而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在城隍廟舉辦的拜月活動,按照“迎月、奠月、拜月、宴月”的傳統儀軌,讓市民親身體驗中秋文化的深厚底蘊——今年“雙節”假期,系列文博活動大膽創新,通過沉浸式體驗、互動式參與,讓歷史文化以更加生動的方式走進大眾。

        值得一提的是,鄭州市文物局在中秋之夜推出的“鄭是金秋 月滿商都”文博中秋直播,將直播間設在登封嵩岳寺,在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嵩岳寺塔下,通過現代傳播技術,與廣大網友共話中秋。

        文化惠民,提升公眾參與獲得感

        假期開始前,鄭州市文物局針對“雙節”期間市民文化需求激增的特點,在市區6家重點國有博物館實行延時開放服務,確保市民有充足時間參與活動。各場館還推出了特色服務,如“考古人講考古”講座結束后贈送“假日咖啡券”,讓知識分享更具溫度;考古工地設置的文博露營區,讓家庭游客在文化體驗之余得以休息;移動博物館的打卡蓋章活動,讓每位參與者都能帶走獨一無二的文化紀念品。

        月滿商都,文脈流長。今年“雙節”期間,鄭州市文物系統以一場場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的文化盛宴,讓文明融入當代生活,在體驗中延續,在創造中新生,生動詮釋了“讓文物活起來”的深層內涵。

        本報記者 左麗慧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陶莎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1. <b id="e86i4"><div id="e86i4"></div></b>
        2. <dfn id="e86i4"><video id="e86i4"></video></dfn>
          <xmp id="e86i4"></xmp>

        3. <b id="e86i4"></b>

          1. <tt id="e86i4"></tt>
            <b id="e86i4"></b>
            <xmp id="e86i4"><source id="e86i4"></source></xmp>
            少妇性l交大片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