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清晨,鄭州紅云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門口早已排起了一道“銀發長龍”——老人們提著菜籃、臉上掛著期待的笑容,正等候一場貼心的“愛心送菜”便民服務。
這場在鄭州市民政局“敬老月”系列民生行動指導下開展的服務,共為轄區200余名高齡、獨居及行動不便老人送上新鮮蔬菜。作為所在區民政局“社區養老服務提質”工程的具體實踐,紅云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通過整合公益資源,把“解決老人買菜難”從“紙上計劃”變成了“家門口的實惠”,讓敬老愛老的暖意順著菜籃,流進了老人的日常生活里。

78歲的王桂蘭就被新鮮的蔬菜吸引了過來。“姑娘,麻煩幫我多拿兩棵青菜,我家老頭子就愛吃這個!”志愿者一邊應聲,一邊細心地把菜擇去黃葉,裝進阿姨的布袋子里。王阿姨攥著沉甸甸的菜袋,笑得眼角皺起細紋:“我腿腳不好,去菜市場得走兩站地,現在在家門口就能領到新鮮菜,這事兒辦得太貼心了!”

不遠處,82歲的張福生正拿著登記本簽字,耳朵上還掛著助聽器。“大爺,您慢點寫,不著急。”所在區民政局的工作人員見狀,連忙上前扶著他的胳膊。張大爺抬起頭,聲音帶著笑意:“你們想得真周到,知道我們老人眼神不好,字都印得這么大。”
現場的笑聲此起彼伏,有志愿者幫行動不便的老人把菜送到單元樓下,有老人拉著工作人員的手嘮家常,還有人拿出手機拍下這熱鬧的場景,要發給外地的兒女看看。
“以前總擔心買菜不方便,現在社區啥都想到了。”69歲的李巧珍阿姨對著志愿者的鏡頭笑得格外燦爛。
“聽到老人們的笑聲,就是我們工作最大的動力。”二七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在現場說道。他表示,此次“愛心送菜”活動是鄭州市民政局“敬老月”民生行動的落地舉措,也是轄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建設的具體實踐,共覆蓋200余名高齡、獨居及行動不便老人。“未來,我們會繼續把服務送到老人‘心坎上’,讓敬老愛老的溫暖,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里,讓老人們都能安享幸福晚年。”
記者 陶然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