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牛養殖戶欠款10萬元一直未償還,調節后仍沒履行,這可咋辦?今天,記者獲悉,滎陽市人民法院因案施策,靈活采用“以牛抵債”方式,成功化解執行難題。
趙某租賃靖某場地從事奶牛養殖,之后趙某因資金周轉向靖某借款20萬元,雙方約定了還款期限及利息。后靖某多次催要,趙某還款10萬元,余款卻一直未予清償。經法院主持調解,雙方自愿達成調解協議,約定剩余欠款由趙某分期付清。可調解協議生效后,趙某仍未按協議約定履行,案件進入執行程序。

執行三團執行法官楊振接到案件后,依法對趙某的財產狀況進行了全面查控,但未發現可供執行的銀行存款、房產、車輛等財產線索。考慮到申請人靖某年事已高,這筆錢對他而言是重要的養老保障,而趙某也已年近60,唯一的收入來源便是奶牛,若直接采取強制措施可能會對被執行人的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也不利于申請人債權的實現。隨后,楊振法官多次撥打趙某手機,提示無法接通。
奶牛場位置偏僻,楊振幾經尋找,終于見到了正在忙碌的趙某。面對突然到來的執行法官和靖某,趙某起初情緒激動,坦言自己并非惡意拖欠,實在是養了幾頭牛因市場行情較差沒有出售,生活窘迫,拿不出錢來。
楊振先是安撫趙某情緒,耐心傾聽他的苦衷。趙某稱,自己這兩年日子過得緊巴巴,雖有還款意愿,但能力有限,想分多年償還。楊振對趙某的困境表示理解,但也向他釋明法律義務,并轉達了靖某急需用錢的現實。
隨后,楊振將趙某和靖某叫到一起,坐下來慢慢談。綜合現有條件,考慮到趙某的履行能力,楊振提出用“牛”抵償欠款的方式解決糾紛。
“走,我們一起去數數牛,看看這些‘活資產’。”楊振帶著書記員,與靖某、趙某一起清點奶牛數量,評估其價值。隨即,楊振提出“以牛抵債”的方案:由趙某用其名下部分健康奶牛,按市場價折抵部分債務,剩余款項再分期支付。這樣,靖某的債權能夠部分即時實現,趙某也得以繼續經營,有了后續還款的能力。
這個設身處地的方案,打動了雙方當事人。經過數小時的溝通與協商,雙方當事人最終一致同意這一方案,并商定了“抵牛”的具體數量和價格,在執行法官的主持下,雙方現場簽署了執行和解協議。看著他們從最初的對抗到最終握手言和,楊振和書記員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記者 魯燕 通訊員 徐文娟 曹紅歌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