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體驗“開飛機”
“我們急需無人機飛手訓練場地……”近日,河南如虹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剛開口,鄭州通航試驗區專屬網格上街機場板塊的網格員喬麗錦就接過話頭:“這個問題我已經向網格長反饋過了,我們在飛機展示交易中心西區規劃了2000平方米用于無人機飛手培訓,現在帶您去看看!”今年以來,鄭州通航試驗區黨工委圍繞全省“黨建+網格+大數據”治理模式,科學設置通航試驗區專屬網格,以網格化治理賦能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企業服務,實現黨建工作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組織覆蓋到“鏈上”
鄭州通航試驗區黨工委以中國飛龍落地為契機全力打造“鄭在飛—豫龍領航·智做先鋒”黨建品牌,通過成立低空經濟行業黨委,優化專屬網格建設等舉措,實施新興領域黨建攻堅,實現“黨建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發展。目前,園區黨組織應建盡建的覆蓋率達100%。選派黨建指導員14名,黨的工作覆蓋率達100%。此外,通過在產業鏈上成立科技創新小組,推動“校院企、產學研”融合化發展,與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河南財政金融學院、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河南機電職業學院合作,把學校建在企業廠房,把課程開在生產一線。通過“訂單式”的人才培育模式,年均150余名大學生走進通航企業開展培訓,搭建了人才交流平臺,成功引入研發制造團隊7支、高層次技術人才91名,延攬各類創新人才408人。
服務延伸到“一線”
鄭州通航試驗區黨工委創新構建“一堂一會一宣講”模式,依托“鄭向上·通航先鋒課堂”“藍天故事會”和“五彩宣講團”,開展宣講活動23次,接待院校學生、企業職工、黨員干部3000余人。同時,依托“1+3+N”網格服務體系(1個黨工委核心、3級網格隊伍、多領域社會力量),將9名專職網格員、17名兼職網格員下沉至企業,解決訴求48項。
資源整合在“末端”
針對飛機展示交易中心建設緩慢難題,網格專班聯動發改、財政等部門,爭取專項資金5576萬元;針對科技成果轉化慢,網格精準匹配教育資源,推動三和航空與鄭州大學建立技術供需清單、高端人才共聘、重大科技項目聯合申報等“校聘企用”合作模式,實現企業研發成本下降30%;圍繞中國飛龍搬遷員工的“后顧之憂”,網格員“一對一”精準服務,建立專項工作事項清單和職責清單,全方位解決辦公用房、人才公寓、子女教育等需求,彰顯“鄭州速度”。
成效彰顯在網格
在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的助推下,這座“通航新城”已初步形成低空經濟產業集群,綜合競爭力持續攀升。中國飛龍總部入駐有效補強河南通航產業鏈,帶動研發制造、維修保養、航材供應等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三和航空自主研發的S2000噸級無人直升機代表河南亮相中國航展,新研發機型S760在新疆實現交付,彰顯本土科創實力;應急救援、警務航空、農林植保等服務場景覆蓋全省18個地市;“航空科普進校園”輻射全省152所中小學,惠及7萬名學子,接待研學團隊40余批次2萬余人。
本報記者 謝鵬飛 通訊員 郅文倩 文/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