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河南豫劇三團獲悉,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王善樸于8月5日13時37分在鄭州逝世。
王善樸先生是豫劇界的泰斗級人物,其藝術生涯跨越數十載,為豫劇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他的代表作《朝陽溝》《小二黑結婚》等深受觀眾喜愛,塑造的經典角色深入人心。
7月6日晚,“再唱一百年”王善樸先生從藝九十周年聲腔藝術師徒演唱會在河南省人民會堂舉行。作為豫劇現代戲奠基人之一、百歲的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王善樸攜弟子與再傳弟子同臺獻藝,以一場跨越時空的聲腔盛宴,展現豫劇藝術的生生不息。
豫劇現代戲開拓者
王善樸,1929年出生于河南省清豐縣古城鄉唐營村。
1938年,王善樸入科班學戲,師從戲曲老藝人陳玉才學習文武小生,初登臺便以超越常人的稟賦展現出藝術才華。自此,他對戲曲藝術產生更加濃厚的熱愛。他1947年加入冀魯豫邊區四分區文工團,將戲曲藝術化作革命理想的宣講臺,用一腔摯愛追求著戲曲藝術的美好未來。1953年,他調入河南省歌劇團任演員、戲劇隊長。1956年,他轉入河南省豫劇三團任主演,先后擔任三團的副團長、團長、黨支部書記。他以滿腔熱情和對戲曲熱愛與編導楊蘭春、音樂設計王基笑等戰友們一起,開啟了豫劇現代戲的探索。
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朝陽溝》已更替四代演員,演出逾6000場,至今仍是河南省豫劇三團的招牌戲、看家戲、叫座戲。它不僅僅是一部戲,更是一代代戲迷與觀眾心中的精神家園。
值得一提的是,1963年,王善樸在電影版《朝陽溝》中演拴保時34歲,魏云扮演銀環時只有27歲。王善樸扮演的拴保,既有青年文化知識分子的氣質,又有農民的勤勞、本分、善良、質樸,比較符合這一角色,而且唱腔渾厚明亮、樸實無華,韻律委婉、情感真摯、飽滿,是開男聲使用大本嗓演唱的先河者。
王善樸創立的豫劇聲腔被譽為“善調”唱法,這種唱法據說如同他的名字一樣具有“善良、上善”的特質,質樸無華中蘊含著一種生機和力量。
王善樸非常低調謙,面對過往的藝術成就與輝煌人生,總是淡泊如水。
下面,我們看看他的藝術人生之路:
1957年,王善樸參加河南省第一屆戲劇會演,在豫劇《劉胡蘭》中飾演連長王本固,榮獲表演三等獎;
1958年,王善樸憑借豫劇舞臺版《朝陽溝》中拴保一角,被稱為“現代戲第一小生”;
1960年,王善樸在豫劇《冬去春來》中飾演趙廣全一角,在中國現代戲會演中榮獲優秀表演獎,被譽為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典型形象;
1963年,王善樸、魏云等主演的豫劇現代戲《朝陽溝》被長影制片廠拍攝成戲曲電影藝術片。至此,紅遍大江南北;
1964年元旦,王善樸、魏云等三團演職人員在北京懷仁堂為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領導人演出《朝陽溝》,受到親切接見并合影留念;
1965年,王善樸在豫劇現代戲《人歡馬叫》中飾演飼養員吳廣興,獲得優秀演員稱號;
1980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不久,王善樸得以復出,重新煥發藝術光芒,應楊蘭春之邀在豫劇現代戲《朝陽溝內傳》中飾演中老年拴保角色,他那飽經風霜后的人生經歷和爐火純青的演技給觀眾留下了更加難忘的記憶;
1982年新春,王善樸積極參與并組織河南豫劇三團舉辦首屆現代豫劇唱腔演唱會,全新的形式、清新別樣的唱腔廣受專家觀眾好評;
2008年5月23日,在河南人民大會堂,河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主辦王善樸聲腔藝術演唱會和研討會;
2014年5月,王善樸參加紀念常香玉逝世十周年的折子戲專場演出活動,表演了《朝陽溝》中拴保的“咱兩個在學校”選段;
2018年3月18日,王善樸、楊華瑞夫婦參與《梨園春》特別節目錄制活動;
2022年4月26日,94歲高齡的王善樸參加河南豫劇院慶“五一”線上演出系列活動;
2022年,河南省清豐縣開設王善樸藝術館,系統展示其藝術生涯;
2025年7月6日晚,王善樸攜弟子、再傳弟子在河南省人民會堂舉辦從藝九十周年聲腔藝術師徒演唱會,主題為“再唱一百年”,展現其藝術傳承成果。
王善樸老師的主要成就被載入《中國藝術家詞典》《中國當代藝術名人大辭典》等權威文獻書中。被評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曾接受過黨和國家第四代領導人的親切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