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6日,國家藝術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河南豫劇院青年團精心打造的豫劇《婦好》2.0版在鄭州大劇院連演兩場,帶觀眾穿越回那個風云激蕩的殷商時代,領略“商朝女戰神”的非凡風采。
《婦好》以考古實物確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女政治家婦好為原型,依托安陽殷墟婦好墓的考古成果(婦好鸮尊、玉鳳、馬車等),通過王朝變遷和曲折的人物命運故事,塑造了一位文韜武略、仁慈勇武、可親可感的奇女子形象。
劇目以商文明中遠古遺留的鬼神崇拜和祭祀制度為切入口,以殷商晚期宮廷變革和文明演進的激烈沖突為背景,以梓好與其夫商王子昭、其兄侯皋之間生死跌宕的愛情、親情故事為線索,演繹出了一段波瀾壯闊、動人心魄的王朝興衰、文明演進的命運史詩。
劇場內,觀眾的情緒隨著婦好的命運跌宕起伏,深深沉浸在殷商的風云變幻之中。當舞臺上戰鼓擂動,婦好披甲執鉞,率領將士浴血沖鋒時,臺下如潮的掌聲與喝彩聲瞬間爆發,仿佛與三千年前的戰場同頻共振;而當劇情急轉,婦好獨對困境,眉宇間凝結著家國重擔與兒女情長的無奈時,場內頓時陷入一片靜默,只余低低的嘆息與隱約可見的淚光閃爍。
相較于4月首演,此次亮相的2.0版本進行了深度錘煉與升級。豫劇《婦好》導演陳勝超介紹,新版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動,人物關系上也進行了調整,更多追求“情”這個字的舞臺呈現。如兄妹情、夫妻情、家國情、友情等,通過婦好和這些人物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不斷地把這些“情”進行處理。
劇中飾演婦好的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一級演員吳素真表示,一開始對“婦好”這一人物總是“隔層紗”,她的形象是戰神、大祭司,但是要理解這個人物的內在,她循著劇情一步步地深刻理解,她逐漸找到詮釋這個戰亂時代有血有肉的巾幗英雄的方法。
自4月首演以來,《婦好》巡演足跡遍及六城,此番鄭州再演,不僅印證其藝術生命力,更彰顯傳統戲曲創新表達的破圈實力。作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該劇以“唱得響、傳得開、留得下”為追求,正逐步成為河南文化新名片。
隨著《婦好》新一輪巡演啟航,豫劇《婦好》將在7月9日、10日在婦好“家鄉”安陽上演。
記者 秦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