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是流動的文明史詩,詩歌承載著歷史記憶與文化故事。7月26日,2025“大運河文化閱讀行”繼紹興、淮安、淮北等城市后來到河南鄭州,在鄭州圖書館開啟了一場以“天地之中 詩河交響”為主題的座談分享活動。
本次活動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導,首都圖書館、河南省圖書館主辦,鄭州圖書館承辦。作為一座詩人足跡遍布,文化脈絡綿延的歷史文化名城,活動的舉辦旨在推動鄭州運河文化與詩歌文化相互交融,讓讀者與群眾進一步認識鄭州,了解鄭州。
活動在河南特色十足的豫劇表演《花木蘭》選段中拉開帷幕。在座談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視聽新聞與傳播研究室主任冷凇,歷史文化學者閻鐵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鄭州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程韜光3人圍繞 “鄭州與大運河的淵源與文化特點”“鄭州文脈和唐詩基因”“唐詩文化、運河文化的現代化傳播”三大議題展開深度對話。
據了解,鄭州不僅是唐代詩人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的故鄉,還是最早與運河結緣的城市之一。隋煬帝自鄭州滎澤樞紐起,西通河洛,南達余杭,北至涿郡(北京)修建隋唐大運河,宋代以京城為中心的“四大漕渠”——汴河、黃河、惠民河、五丈河,其中有3條經過鄭州,從此奠定了鄭州在水路交通中的樞紐地位。
“鄭州的文化魅力,正在于運河的‘流動’與唐詩的‘永恒’形成的奇妙平衡。”座談會上,通過3位專家學者的深度探討,一致認為,在當今時代,鄭州的文化特質正在為城市文化發展提供寶貴啟示,提示我們更加重視對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讓古老的運河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綻放出新的光彩。
座談會場外,特設的運河主題文化市集也吸引了許多市民和讀者來體驗。從糖人、糖畫、木版年畫制作,到來自省內外多家圖書館、博物館特色文創品展出,活動共吸引了“線上+線下”近140萬人次觀眾共赴這場文化之約。與此同時,“大運河文化閱讀行活動”鄭州站獨家定制的城市漫游活動也同步展開,嘉賓與讀者在鄭州的杜甫故里、雙槐樹遺址、漢霸二王城等地留下足跡。
鄭州圖書館有關工作人員表示,此次鄭州站活動,讓流淌的運河文化與傳頌的唐詩名篇,共同成為連接歷史與未來的文化紐帶,生動詮釋了“流動的遺產”如何在當代煥發新生。據悉,下一站,大運河文化閱讀行將駛向山東德州,在古運河畔續寫“漕運記憶與齊魯文脈” 的新故事。
記者 李居正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