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千年時光,探尋蔡國前世今生,感受中華文明多元一體魅力。7月29日,《蔡國六百年——蔡國歷史文化專題展》將在駐馬店市博物館開展。與此同時,河南博物院駐馬店分院在駐馬店市博物館掛牌運行。
蔡國,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諸侯國,自叔度始封至蔡侯齊失國,經歷上蔡、新蔡、下蔡三次遷都,幾度興亡,存續近六百年。基于對蔡國的歷史研究,以及追尋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脈絡,河南博物院聯合駐馬店市博物館、安徽博物院等機構舉辦“蔡國六百年”展,這是在全國首次推出的蔡國全系列歷史展覽。
展覽分上、下兩篇,以“點—線—面”的串聯形式,全面系統地展示蔡國六百年的興衰史,以及蔡國在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和文化特性。該展覽共遴選來自17家文博單位的文物精品190余件(套),包括大量蔡國出土的文物及“蔡”銘銅器,其中90%為珍貴文物,有些文物更是首次對外展出,全景式呈現蔡國六百年興衰傳奇。
展覽總體風格定位以歷史厚重感為主,同時結合現代科技手段提升參觀者的參與度,注重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平衡。展覽設在駐馬店市博物館二樓圓形展廳,整體布展依歷史脈絡為參觀流線,圖文展板、文物陳列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為觀眾打造身臨其境的觀展體驗,展覽時間持續到11月初。
本次展覽憑借宏大的主題、豐富的展品與多元的視角,年初成功入選國家文物局、中央網信辦2025年度“博物館里讀中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20項重點推介項目。
開幕式現場還將舉辦蔡國歷史文化情景劇表演、非遺產品和文旅文創產品展示展銷活動、駐馬店歷史文化題材美術書法篆刻藝術展和圖書展等活動。
本次展覽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南省文物局和駐馬店市人民政府指導,河南博物院、安徽博物院和駐馬店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駐馬店市博物館)聯合主辦。
相關鏈接:
“蔡國六百年”展覽簡介
蔡國,周代諸侯國,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諸侯國,自叔度始封至蔡侯齊失國,經歷上蔡、新蔡、下蔡三次遷都,幾度興亡,存續近六百年。六百年間,蔡國從依附周王室到慕楚、親吳,以聯姻和結盟等方式為紐帶,在大國博弈中頑強又艱難地生存。蔡國的命運作為那個時代眾多諸侯國命運的縮影,其歷史不僅是周朝諸侯國興衰史的一部分,更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篇章。
“蔡國六百年”展覽分上、下兩篇,以“點—線—面”的串聯形式,全面系統地展示蔡國六百年的興衰史,以及蔡國在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和文化特性。
展覽上篇聚焦“藩屏周室”主題,分兩個單元梳理蔡國定都上蔡后與周王室、周邊諸侯國的互動關系,全景式展現西周至春秋早中期蔡國的歷史圖景與地緣政治格局。
第一單元為建都上蔡、宗親相依。主要講述蔡國與周王室的關系,蔡國作為最早分封的姬姓諸侯國之一,是周初“封建親戚,以藩屏周”政治策略的重要體現。蔡國與周王室以宗法血緣為基礎建立的關系,既是政治依附,也是文化傳承的體現。但隨著周室衰微,蔡國既要維系對周禮的尊崇,又不得不周旋于晉、楚等新興霸主之間,最終隨著宗法體系崩塌而逐漸走向衰落。
第二單元為聯姻結盟、權宜圖存。主要講述蔡國與其他諸侯國的關系,周王室衰微,加之地理位置特殊,蔡國成為諸侯爭霸的焦點。為謀求國祚綿延,蔡國不得不采取靈活多變的外交策略,時而依附強鄰以圖自保,時而聯姻結盟以固邦交,力求在夾縫之中求得一線生機。
展覽下篇以“多元合流”為題,分三部分梳理自春秋中晚期開始,地處要沖的蔡國與楚國的關系轉變,以及蔡國為求生存被迫依附又不甘于臣服于楚的態度,通過遷都、聯合他國抗爭等,試圖擺脫楚國控制,但終因利益分歧等因素難逃滅國命運。整個蔡國存續過程以及蔡滅后楚國在蔡地的經營,是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體現,這種交流碰撞,最終融入中華大一統文化血脈。
第一單元為復都新蔡、依附抗衡,突出蔡與楚關系:春秋中晚期,楚國勢力崛起,楚軍揮師北進中原。蔡國因地處南北要沖,首當其沖成為楚國北擴的戰略目標,長期遭受楚軍侵襲。為延續國脈,被迫暫時依附楚國,遷都新蔡。
第二單元為遷都下蔡、親吳避楚,突出蔡與吳、越、楚的關系:蔡國并不甘淪為附庸,始終懷揣復國之志,積極尋求破局之道,聯合吳、越等國,遷都下蔡,試圖借力制衡楚國,但終因各國利益分歧顯著,難以對楚國形成實質性威懾,最終南逃滅國命運。
第三單元為蔡地新生、文明交融,講述蔡滅后,楚國接管蔡地,展開一系列經營治理舉措。但隨著朝代更迭,這片見證蔡楚興衰的土地,最終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蔡文化與楚文化等的交流碰撞,共同匯入中華大一統的文化血脈。
記者 秦華/文 河南博物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