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平頂山 新高鐵近了 設站5座 計劃工期4年
近日,新建焦作至平頂山鐵路站前工程招標公告,在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北京市)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公布。
新建焦作至平頂山鐵路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八縱之一“呼南通道”的組成部分。線路起自鄭太高鐵玨山線路所,向南經焦作市轄沁陽市、濟源示范區,跨黃河后引入鄭西高鐵洛陽龍門站,出站后經洛陽市伊川縣、汝陽縣,平頂山市轄汝州市,接入鄭渝高鐵平頂山西站。該項目已由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國鐵集團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新建焦作至平頂山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批準建設,項目業主為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站前工程主要包括路基、橋涵、隧道、軌道及站場等基礎性工程。站前工程是鐵路建設中的核心環節,是為鐵路線路鋪設和運營奠定基礎的施工階段。其核心任務是為后續站后工程(如“四電”系統、站房建設等)提供物理載體。
招標公告顯示,建設規模包括新建焦作至平頂山鐵路,自鄭太高鐵玨山線路所至鄭渝高鐵平頂山西站(不含),全線新設沁陽西、濟源東、孟津北、汝陽東、汝州南5座車站,改建洛陽龍門、焦作西站;預留伊川西站。新建線路長230.488公里,包含焦作、平頂山地區和洛陽樞紐相關及配套工程。項目建設工期4年,項目投資估算464.80億元。鐵路等級為高速鐵路;設計速度每小時350公里;正線為雙線。
新建焦作至平頂山鐵路控制性工程黃河公鐵大橋、邙山隧道,已于今年7月正式開工建設。根據本次招標公告,項目正線剩余的6個站前施工標段預計近期開工,計劃工期4年。
作為國家重點推進的重大鐵路建設項目,新建焦作至平頂山鐵路項目對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改善豫西地區交通基礎設施條件,加快構建現代化鐵路基礎設施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項目建成后,與徐蘭高鐵鄭西段形成“十”字構架,融入河南“米”字形高鐵網,將實現豫西北與豫西南的直連直通。屆時,焦作至平頂山將實現1小時直達。作為呼南高鐵的豫西通道,該項目還將進一步促進區域內產業協同和資源共享,為豫西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記者 張倩 文/圖
“耳朵經濟”頻出圈 “聲”機勃勃入人心
上班路上聽電臺、閑暇時賞音樂、睡前聽有聲書,還有各類“路上教程”伴行……不知不覺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豐富的音頻內容填滿日常的碎片時間。
無需占用視覺資源,能輕松融入各種碎片化場景的音頻,讓越來越多的人習慣用耳朵“聆聽世界”。從追更網文、訂閱播客到AI合成音、車載音頻,聲音早已突破傳統廣播的邊界,催生出蓬勃發展的“耳朵經濟”。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在線音頻用戶規模達5.4億人,聲音經濟產業市場規模達5688.2億元,成為信息消費領域的新增長點。而這股熱潮已悄然走進鄭州的線下場景,為鄭州都市圈的經濟生活激蕩起豐富多彩的漣漪。
情感價值驅動 小眾破圈走向大眾
聲音一直是重要的媒介形式之一,本身就蘊含著治愈的力量。曾經,廣播節目作為“生活背景音”,陪伴了幾代人成長。后來在電視和短視頻的“視覺經濟”沖擊下,音頻一度式微。如今,它又悄然翻紅,以播客、廣播劇、有聲書等形式,構建“耳朵社交”,成為眾多聽眾的心頭好。
“早上起床鈴響后我都會習慣性打開播客,解放雙眼雙手,在故事里刷牙洗漱調節心情。”在鄭州上班的孫小榮告訴記者,除了在上班前會聽一聽今天的新聞資訊,通勤路上、健身途中、學習時刻以及睡前時光,她也會選擇戴上耳機,在音頻中享受專注狀態,填充碎片化時間。
播客中真誠的對談與閑聊在互聯網平臺破圈傳播,引發年輕群體的深度共鳴;改編自熱門網文的精品廣播劇,憑借精湛配音與精良制作打造“聲臨其境”的體驗,持續驅動用戶付費;閉眼“聽書”時,AI配音更以平緩沉穩的聲調化身助眠白噪音……從通勤到睡前,音頻內容已悄然滲透進生活的各個間隙,聲音成為日常生活中自然流淌的陪伴。
業內人士表示,播客、有聲書、音頻課程構成“聲音三件套”,且包含內容廣泛,無論是歷史人文、商業財經等“泛知識”內容,還是生活音樂、個人成長等“泛娛樂”內容,從“Z世代”到“銀發族”,不同年齡層的人都能在海量音頻內容里找到契合自己的頻率。與此同時,憑借“輕打擾、全場景、伴隨性”的獨特屬性,播客等音頻媒介內容逐漸成為大眾撫慰情緒、緩解焦慮的關鍵方式。
“好聲音”喚醒“耳朵經濟”
在鄭州市圖書館、地鐵、商場內,佩戴耳機學習或閑逛已成為常見景象。人們通過聆聽課程或音樂隔絕外界干擾,在聲音的屏障內深度沉浸于閱讀與學習之中。
“暫時放下手機,在播客主持人的對談中尋找陪伴感,是我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隨身攜帶頭戴式耳機的小程告訴記者,學習之余他有固定收聽播客放松的習慣。他特別提到,主持人常常能精準捕捉聽眾的日常感受或隱秘心事,傳遞出稀缺的情緒價值。“有意識地減少屏幕使用時間后,熄滅屏幕、戴上耳機沉浸于聲音世界,已成為我格外珍惜的輕松時刻。”小程說。
“播客能夠破圈,關鍵在于它精準擊中了現代人的需求痛點。”業內人士表示,在信息爆炸時代,短視頻雖帶來即時刺激,但內容碎片化、缺乏深度。播客的長音頻形式,能完整梳理事件來龍去脈、深入表達觀點。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在線音頻用戶規模已經達到5.4億人,中國聲音經濟產業市場規模達5688.2億元,預計2029年將突破7400億元。在這樣一個日漸繁榮的聲音市場里,聽眾渴望觸及心靈的小眾表達,而創作者珍視“我的內容我做主”的自主權與社交互動空間,雙方共同奔赴構建起豐富且充滿活力的內容生態。
業內人士表示,播客的內容兼顧小眾與大眾,既有行業信息的分享,也有對公共事件的討論。在一些訪談類播客中,由于沒有面對鏡頭的形象壓力,一些嘉賓的表達反而更加流暢和深刻。這種集深度內容、情感共鳴與多場景適配于一身的特性,正是播客走向大眾的“敲門磚”。
“耳朵經濟”帶火音頻設備消費
“耳朵經濟”的蓬勃發展,也強力驅動著耳機、智能音箱、車載終端等音頻設備的迭代升級。硬件性能與功能體驗的持續優化,不僅拓展了音頻內容的應用廣度與深度,也重塑著用戶的收聽體驗,提供多元選擇。
游泳防水耳機、虛擬環繞音效、便攜式藍牙音箱……記者近日走訪位于鄭州鄭東萬象城的索尼、Bose專賣店發現,現代耳機產品功能已高度集成化。主動降噪、無線連接、智能交互、音質調校及場景自適應等關鍵技術,正成為提升用戶體驗的核心競爭力。
與此同時,語音識別、語音喚醒等技術不斷拓展應用邊界,催生出智能車載、智能家居等全新場景,讓人們在工作與生活中更輕松地實現“多任務并行”,上車之后邊系安全帶邊打開音樂,回到家后語音打開空調、電視,在出差、通勤和做家務等日常活動中收聽音頻產品,已經成了習慣。“周末休閑在家時,甚至能播放12個小時。”趙女士在社交平臺分享道。
業內人士表示,“耳朵經濟”的興起,是技術進步與需求升級的相互成就。目前,隨著播客影響力擴大,其商業化進程明顯提速。同時,應注意其發展不能滿足于用戶規模的流量狂歡,唯有讓聲音回歸深度陪伴的本質,以優質內容筑底、以社會責任護航,才能讓“耳朵經濟”真正穿越雙耳、抵達人心。
本報記者 孫雪蘋 文/圖
龍湖金融島入選 新一批省級夜經濟 集聚區名單
省發展改革委聯合省財政廳近日發布新一批省級夜經濟集聚區名單,我市龍湖金融島夜經濟集聚區成功入選。
龍湖金融島夜經濟集聚區位于鄭東新區龍湖中心島嶼,占地面積約1.07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金融、商務、高端商業、會展旅游等業態,是鄭東新區建設國際化區域金融中心的重要載體和現代服務業的主要集聚地,也是我市重點打造的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截至目前,龍湖金融島沿湖商業招商已完成100%、開業率96%,正式經營商家232家,其中河南首店76家、區域首店55家,吸引了大量年輕人聚集,通過營造多層次、沉浸式、充滿“年輕力”的消費場景,進一步提升了鄭州城市消費活力。
同批入選的還有洛陽市隋唐宮城區夜經濟集聚區、焦作市云臺山岸上村夜經濟集聚區、南陽市南陽府衙夜經濟集聚區。
記者 侯愛敏
花錢“買時間”,你買單了嗎?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時間已成為稀缺的資源之一。越來越多消費者愿意為“省時”買單,這也催生了外賣、跑腿、智能家居等新興業態的崛起,推動“時間經濟”成為新的商業增長點。
從外賣平臺的爆發式增長,到掃地機器人、預制菜的流行,再到即時配送服務的普及,“時間經濟”的新藍海正加速崛起,而這一市場的潛力仍在持續釋放。
為“時間”買單者眾
因為工作性質居家辦公的李女士,工作中經常有收發紙質文件的內容,這些事情她基本都是叫跑腿兒解決。李女士算了這樣一筆賬:“一去一回基本半天就沒了,無論自駕還是打車,費用都高于跑腿兒,而且平臺上下個單,就可以專心干其他事兒,省心省時又省力。”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工作通勤時間延長,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緊張。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 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8.5小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為時間買單,讓外賣、跑腿兒、代購等新業態日益火爆,與此相關的細分產業領域不斷發展壯大。
年近五旬的肖女士近日逛多樂囤、折扣牛的次數明顯減少。“前段時間侄女來我家住了幾天,她從網上下單的飲料比我到店買的還便宜,而且啤酒、紅酒、生活用品什么都能送,我現在很多東西也在線上下單了,下完單該干嗎干嗎,一會兒就送來了,非常方便。”
也許肖女士沒想到的是,不知不覺中,她已經成為即時配送服務的龐大客戶群之一。不斷壯大的即時零售產業,依托幫消費者省時乃至省錢的服務,快速滲透進越來越多人的生活中,悄然改變著他們的消費模式乃至生活方式。足不出戶、半小時東西進門、即時滿足,幾重因素疊加,為消費者營造出妥妥的幸福感。
商家跑步進入新藍海
無論代購、跑腿兒、即時零售,還是把人從繁瑣家務中解放出來的智能家居,背后都有著“時間經濟”的深層邏輯——幫助消費者節約出更多時間,去干自己喜歡的事。
這一新需求帶來的新商機,也成為商家紛紛搶占的市場蛋糕。今年以來,外賣大戰此起彼伏,市場競爭硝煙彌漫。業內人士表示,外賣大戰,本質上是一場“流量入口”的爭奪戰。
細心的人會發現,外賣平臺的業務內容,早已沖出大家熟悉的餐飲領域,實現批量增加,藥品、鮮花、日用品等“30分鐘達”的廣告,遍布城市角落。從最初的餐飲配送到全品類即時零售,恰恰揭示了這一領域的無窮潛力。
正是踩中了“時間經濟”的風口,預制菜市場近年來呈現爆發式增長。從大型超市到便利店,紛紛推出“3分鐘出餐”的預制菜套餐,滿足都市人快速做飯的需求。專業機構預測,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龐大,行業在迭代中升級,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研究顯示,年輕一代(尤其是Z世代)和中產階層更注重“時間性價比”,也更愿意支付溢價換取便利,為半小時送達的咖啡支付額外配送費,或購買掃地機器人減少家務時間,享受更多閑暇的高質量生活。
人民網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5.92億人,外賣市場規模達到16357億元,背后承載著經濟發展新活力。
未來市場潛力巨大
隨著人們追求高質量生活的訴求日益攀升,時間經濟的未來市場潛力無窮。業內人士預測,這一領域的細分市場擁有巨大增長空間。
業內人士指出,針對個人的個性化服務有著無限拓展空間,如代遛狗、陪診,等等。而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針對老年人的便捷服務,如送藥上門、智能健康監測等也將大有市場。
2024年5月,我省首條低空無人機物流配送線路在鄭開通,全程8.7公里的配送距離,約10分鐘送達。鄭州物流行業迎來無人機同城配送新時代。
更快、更好、更便捷,圍繞如何提供更高效、貼心的服務,技術革新正成為商業愿景的強大助力。人工智能幫助提升工作效率已成不爭的事實,自動駕駛、無人機配送等技術無疑將進一步提升服務效率。
業內人士表示,時間經濟將成為未來商業的主戰場。“時間經濟”的崛起,反映了現代人對效率與生活品質的雙重追求。企業若能精準捕捉消費者在時間管理上的痛點,并提供高效、可靠的解決方案,就將在這一藍海市場中占據先機。未來,隨著技術進步和消費習慣的深化,“花錢買時間”將成為更主流的消費模式,而圍繞時間價值的商業創新也將持續涌現。
本報記者 侯愛敏
9月鄭州 多場展會輪番登場
一場場密集上新的展會正編織起一張連接產業、市場與消費的活力網絡,為發展注入新動能。8月5日,記者從鄭州國際會展中心獲悉,9月份,該中心將舉行多場展會活動,覆蓋磨料磨具、醫療器械、糧食等行業領域。
據了解,9月10日至13日將舉行2025鄭州茶博會暨福鼎白茶文化節;9月11日至13日將舉行第47屆中原醫療器械(2025年秋季)展覽會、第五屆鄭州·中國好糧油產品及機械設備技術交易大會;9月11日至15日將舉行2025秋季第42屆大河車展;9月16日至17日將舉行第37屆中原畜牧業交易博覽會;9月20日至21日將舉行第35屆安團家博會;9月20日至22日將舉行中國(鄭州)國際磨料模具磨削展覽會;9月26日至28日將舉行第十五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
9月輪番登場的展會,將延續盛夏里會展經濟的活力,在供需對接中激活產業鏈,在人氣匯聚中點燃消費力,成為撬動經濟增長的新支點,讓鄭州發展的熱力持續在秋意里散播。
成燕 孫婷婷
我市智能建造第三批 試點項目名單公布
近日,鄭州市城鄉建設局發布《關于公布鄭州市2025年度智能建造試點項目名單(第三批)的通知》,確定鄭州市杏賈路(長江路—鄭密路)道路工程施工(第二標段)、裕彤嘉園、鄭州大學水利學科群綜合試驗平臺項目等43個項目為鄭州市第三批智能建造試點項目。
據悉,此次試點項目評選旨在貫徹落實《鄭州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實施方案》(鄭政文〔2023〕22號),積極培育我市智能建造試點(示范)項目。根據《鄭州市智能建造試點項目水平評價表》(鄭建文〔2023〕195號)通知文件,鄭州市城鄉建設局組織開展了智能建造試點項目(第三批)申報工作。經企業申報,各開發區、區縣(市)建設局推薦,專家審查,確定了鄭州市第三批智能建造試點項目。
《通知》提到,各試點項目實施單位應結合項目實際,對標對表《鄭州市智能建造試點項目水平評價表》,進一步細化試點項目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以科技創新推進項目智能建造,以智能建造促進工程提品質、降成本,積極示范引領我市智能建造試點工作,及時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并報送市智能建造工作專班。
記者 成燕 安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