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民里,豫劇表演吸引人們駐足觀賞
鄭州歌舞劇院原創舞劇《風中少林》
小朋友在河南省圖書館看書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提出“著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的重要要求。作為省會城市,鄭州在推動文化繁榮興盛方面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以文化繁榮興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筑牢文化根基 激發文化活力
6月14日,國內首個全景式呈現仰韶文化的專題型博物館鄭州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新館開館試運行,7292平方米的展陳面積系統陳列了國內30余處遺址的1600余件(套)精品文物,為公眾打開溯源仰韶文化和中華文明的時空窗口。“煥新亮相”后的大河村遺址博物館迅速引起廣大市民的熱切關注,紛紛入館參觀“打卡”,掀起了一陣探源文明的“仰韶文化熱”。
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見證,是文化的根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鄭州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華夏文明主根主脈所在,有著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5300年的黃帝文化、4000年的夏都文化、3600年的商都文化,是中國八大古都和新興九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從3600多年前的商王都“亳”,到今天擁有1300多萬常住人口的國家中心城市,鄭州數千年來“城址不移、人脈不息、文脈不斷”。
為了讓燦爛的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鄭州積極探索文物“活”起來的新方式,全國首家城市考古課堂將考古工地化身沉浸式“歷史課堂”,帶廣大觀眾在考古互動游戲中觸摸早商文明;大河村遺址博物館“仰韶印象”沉浸式數字化展示,綜合運用當前主流的場景塑形、接景、投影、數碼燈效等技術,創新地將電影語言與場景塑形、預置紗幕、LED與互動識別、3D異型幕投影、舞臺機械移動等相結合,營造了8幕不同的沉浸式體驗,綜合展示仰韶時期的生存環境、先民生業、漁獵生活、燒造陶器、打磨石器、手工紡織等內容,使仰韶文化真正地“活”起來;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商文明沉浸式美食互動劇《商王的盛宴》中,“商王”盛情相邀,游客們化身“商人”,在古樂團的雅樂氤氳中,“商代舞者”翩若驚鴻,人們品嘗古法美食,悠哉樂哉;沉浸式演繹的“桑林祈雨”震撼人心,讓城市的千年文脈化為鮮活的悠長記憶……
當傳統文化以活態傳承的創新姿態呈現,觀眾收獲的不僅是耳目一新的感官震撼,更見證著城市文化根脈、見證著華夏文明的勃勃生機。
增強文化市場活力 提升文化影響力
文旅融合是推動文化繁榮興盛的重要途徑。鄭州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讓旅游業更好服務美好生活、促進經濟發展、構筑精神家園、展示中國形象、增進文明互鑒”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城市文脈保護傳承,科學闡釋、創新表達,用項目來立起城市文化主干、用消費來提升市民游客文旅體驗,深入實施“文旅+”融合重構新生態,文旅文創產業能級持續提升,文旅文創融合發展起勢成勢。
鄭州銀基國際旅游度假區獲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鄭州記憶·1952油化廠旅游休閑街區入選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管城鄭州商都文化旅游區、中牟鄭州海昌海洋公園、鞏義青龍山生態文化旅游區獲評國家4A級景區。與此同時,城市更新的腳步也催生了一批朝氣蓬勃的文旅街區,利用城區老舊廠房、老街區改造建成的二砂文創園、油化廠文創園、阜民里等一批潮玩文創園區深受年輕游客的喜愛。
夜幕降臨,全新升級的如意龍湖·船說鄭州城市水上演藝讓中原5000年歷史風華在光影中流轉;鄭東新區銀泰inPARK將現代城市的繁華點亮在水域之間,吸引許多旅行、攝影愛好者在互聯網上分享都市精彩,城市發展帶來的新場景不僅吸引游客前來,也促進了這座城市文旅經濟的發展。
與此同時,演藝經濟也在拉動“消費馬車”快步前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與歌手紛至沓來,在這里找到了屬于他們的璀璨舞臺。從鄭東CBD標志性建筑河南藝術中心,到鄭西CCD新崛起的鄭州大劇院與鄭州奧體中心,共同奏響了一曲曲震撼人心的“鄭州之歌”,為市民帶來一場場文化盛宴,提升了城市的藝術氛圍和文化品位。2024年全市共舉辦5000人以上大型營業性演出47場,票房收入10億元,拉動社會消費70多億元。今年以來,眾多流行歌手不斷在鄭州“開麥”,“演唱會+文旅”也在為這座城市增添“年輕態”的活力色彩。
據了解,在過去的2024年,全市共接待國內游客1.7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039.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2%和13.2%,接待入境游過夜游客22萬人次,同比增長112.9%。通過文旅融合,鄭州不僅提升了文化影響力,增強了文化市場活力,更讓文化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強化文化服務 講好“鄭州故事”
5月19日,鄭州圖書館“天中講壇”迎來創辦十周年“紀念日”。這個舉辦540余場、線上線下受眾超過2200萬人次的公益講座,堅持專業性與大眾化并重,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成為講述中國故事、鄭州故事的重要載體。
“披星戴月學本領。”鄭州市“星光”市民藝術夜校一經上線便迎來“搶課風潮”;舞劇《水月洛神》、舞蹈《唐宮夜宴》在全國巡回演出,盛演不衰且普受贊譽;“中原舞蹁躚”廣場舞大賽、“唱響新時代”群眾合唱大賽、“我的鄉村文化合作社”才藝大賽和“咱村有戲”戲曲展演等文化活動遍地開花,市民在參與惠民文化活動、感受文化場館帶來便利的同時,見證了公共文化服務邁上新臺階。
同時,鄭州以打造微短劇創作之都為牽引,加快完善產業布局,推動微短劇精品化、規范化發展。這些舉措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激發了文化創新創造的活力,推動鄭州文藝創作邁向新高度。
一場場文旅盛宴上演、一次次文明基因“激活”,鄭州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不斷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質增效、文藝創作勇攀高峰,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行動,不斷提升各級群眾的文化獲得感、滿意度,以豐富的文化供給、持久的文化滋養彰顯著文化強市的擔當與作為。
本報記者 左麗慧 李居正/文
馬健 李焱/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