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色青紫、呼吸停止——那一瞬間,時間仿佛凝固……一位胎齡僅27+3周的早產寶寶在喂奶后突然發生嗆奶,導致呼吸道完全阻塞,瞬間出現面色青紫、呼吸心跳驟停。9月4日上午,河南省婦幼保健院(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眼科門診候診區發生驚險一幕,醫護團隊與死神賽跑,用180秒的精準救援挽救了這個小生命。
危急時刻:第一時間發現與判斷
胎齡僅27+3周、出生體重1280克的早產寶寶小漾(化名),當天按預約前來進行新生兒眼底檢查,剛被確診患有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家長在候診區喂奶后,孩子突然反應變差,不哭不鬧,即使拍打也沒有任何反應。
眼科分診臺值班人員董先先首先察覺到異常,上前查看發現患兒皮膚顏色發紺、反應遲鈍,果斷判斷孩子需要緊急搶救,立即呼叫眼科醫護人員。眼科護士長宋瑞青聞訊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當時,我看到患兒瞬間面色青紫、四肢松軟,無胸廓起伏,刺激沒有反應,應該是完全性氣道阻塞和呼吸心跳驟停,必須立即清理氣道并實施心肺復蘇。”宋瑞青回憶道。
她立刻抱起孩子直奔搶救室,清理呼吸道、吸氧,吸出奶液2ml,同時呼叫麻醉科護士孫潔協助。宋瑞青邊實施心肺復蘇,邊囑咐孫潔連接監護儀、開放靜脈通道。
團隊協作:多學科聯動搶救
在眼科主任榮軍博的統籌下,醫院迅速啟動了多學科協作機制。新生兒科、急診科迅速聯動,為患兒轉運和后續救治做好準備。麻醉科護士孫潔、眼科醫療助理高芬、驗光師楊少涵等醫護人員火速響應、各司其職,形成了高效協作的救治網絡。“單槍匹馬再快,也跑不過團隊作戰。”面對家長的千恩萬謝和現場患兒家人的稱贊,宋瑞青把功勞歸于眼科團隊和醫院的多學科協作機制。
搶救60秒后,心電監護顯示心率回升至136次/分,血氧飽和度從35%升至88%,患兒逐漸恢復自主呼吸,皮膚顏色轉為紅潤。當那細小卻充滿生機的哭聲重新響起,所有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懸著的心終于落地。從發現險情到恢復自主心率及呼吸,全程僅用180秒,成功避免了一起悲劇。患兒隨后被安全轉運至新生兒病區,接受進一步觀察和治療。有著近20年危重癥搶救經驗的宋瑞青表示:“每分鐘有7名早產兒出生,他們來不及等‘以后’,我們必須時刻準備著,竭盡全力挽救每一個生命。”
記者 邢進 通訊員 高芬 冀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