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學生午睡問題,各式各樣平躺或傾斜的午休課桌椅已在許多學校投入使用。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批準發布《中小學生午休課桌椅通用技術要求》國家標準,將于明年2月1日正式實施。標準首次從設計、生產到使用全流程,為可折疊午休課桌椅樹立了明確規范。比如,展開后的總長度要超過1米,保證學生能伸展開身體;靠背可以放倒到135度以上,接近半躺的舒適角度;頭枕和擱腿的位置,也有明確尺寸要求。
頂層設計方面,已為學生健康舒適午休劃下了基準線。然而,該國標想要“舒展”開來,還需要更多軟環境的改善。
首先一個問題:教室能擺得下嗎?
很多中小學教室空間緊張,一個班動輒四五十人,倘若已經擠得滿滿當當了,折疊式桌椅放不下展不開,恐怕只會淪為擺設,孩子也未必真的睡得舒服。所以,推動小班化教學、優化教室布局,這些配套“軟件”也得跟得上,甚至為了通盤統籌考慮,要跑在換桌椅的前面。
其次,是一個現實問題——錢從哪里來?
符合國標的午休課桌椅,質量好價格可能高,其換新和維護的成本由學校承擔,負擔并不輕松。實施推廣時,不可盲目也不能“一刀切”。分步驟實施、分類補助或許更穩妥,也更符合實際。去年,浙江在推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過程中,明確提到要實施中小學“午休躺睡”工程。相關做法值得借鑒。
最后需考慮,如何確保全國一盤棋?
各個地方和學校的具體條件都不一樣,國標雖然有了,但能不能用、怎么去用,還需以因地制宜的智慧和實實在在的行動來作答。關鍵不在于硬件,而在于以安全的基底,以教育的溫度,真正呵護孩子的午休質量。
有必要說明的是,此次國標只是推薦性標準,只是指引而非強制。想要含金量不打折,將舒適午休的基準線,穩穩地鋪進全國成千上萬間教室,還需要持續的資金、合理的規劃、嚴格的管理、各方的努力和多部門的協同。
一張課桌,一把椅子,看似小事,卻是民生大事,關系著民族的未來。告別“趴睡時代”,讓孩子“自由躺平”,我們就不能躺平,而要軟硬兼施,一步步讓桌椅舒展開來,一步步讓睡姿舒展開來。
□正觀評論員 韓靜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