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商都古城的暮色擁抱七夕星光,亙古的浪漫被藏入街巷轉角。8月29日,由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鄭州文旅體傳媒公司承辦,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文化旅游體育局、鄭州建中商城文化旅游開發管理有限公司協辦的“鄭州有戲·流動的藝術”沉浸式文藝演出首秀在阜民里溫情上演。
本次活動以“空中展演臺+街區沉浸式觀演場”雙空間聯動的形式,打造七夕專屬“藝術情緒膠囊”。情歌對唱、古典起舞、古箏與民樂相融,讓千年商都的煙火氣與七夕溫柔碰撞,帶來“轉角遇見藝術”的驚喜,開啟鄭州與藝術的浪漫之旅。
據記者了解,作為“鄭州有戲·流動的藝術”系列的開篇之作,本場演出緊扣“場景定制化”與“文化在地化”策略——阜民里小紅樓自帶的復古建筑肌理,本就浸著老鄭州的煙火氣,而七夕“忠貞愛情”的傳統內核,恰好與這份厚重感默契相融;雙空間聯動更讓藝術從“單向觀賞”變為“雙向共鳴”,每一幕都成為值得回味的七夕記憶。
演出環節,節目《牛郎織女》讓神話走進煙火,漢服舞者隨樂登場,水袖翩躚還原“鵲橋相會”;情歌對唱環節,女歌手歌聲響起,男聲從樓下人群處接續回應,一場跨越空間的音樂對話就此展開,《美麗的神話》《小酒窩》《你最珍貴》三首歌曲,以聲應情,展現七夕浪漫;古箏壓軸環節,中國國際音樂考級中心、河南省評委會古箏專業高級評委馬瑩,帶來《梁祝》《無羈》的精彩演繹,古箏與民樂伴奏細膩交織,引領觀眾輕聲跟唱,一時間街頭與傳統相融,樂聲與人聲共鳴。
據了解,此次“輕量演出”來自于團隊的用心籌備。相關工作人員多次勘場,測試聲場與視野,確定“空中唱奏+街區舞蹈”雙景聯動,并避開白日燥熱,契合市民七夕傍晚約會的動線,讓30分鐘的演出成為“浪漫加分項”。
演出結束后,現場工作人員表示,這場七夕的“流動的藝術”已經落幕,但鄭州的藝術故事才剛剛開始。從即日起至2025年底,“鄭州有戲?流動的藝術”還將圍繞“文化自信、都市奮斗、時尚活力、市井煙火”等八大主題,開展30場輕量化藝術快閃演出,讓市民在城市的轉角不斷邂逅藝術驚喜。
據悉,下場演出將于9月5日走進城市地標——二七廣場,在繁華夜色中再次帶來民樂、新唱與輕舞交織的“藝術彩蛋”。
記者 李居正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