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e86i4"><div id="e86i4"></div></b>
    2. <dfn id="e86i4"><video id="e86i4"></video></dfn>
      <xmp id="e86i4"></xmp>

    3. <b id="e86i4"></b>

      1. <tt id="e86i4"></tt>
        <b id="e86i4"></b>
        <xmp id="e86i4"><source id="e86i4"></source></xmp>

        尋訪抗戰印跡 傳承復興力量 | 閩南烽火僑批揭露日寇滔天罪行

        2025-08-12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閩南僑批收藏與研究專家黃清海,攜手閩粵多位僑批收藏者籌劃出版《烽火僑批:華僑抗戰印記》一書。

        近日,記者從他們提供的大量僑批中發現,有幾十封烽火僑批直接揭露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它們是飽含血淚的僑批,亦是聲討侵略者的不朽字據。這些凝聚著民族血性與赤子忠誠的紙頁,彰顯了中華兒女面對深重苦難時,那份血脈相連、共御外侮的深沉偉力與決絕信念。

        1937年10月,晉江東石郭章純寄給馬來亞太平埠郭燕趁的回批

        1939年4月,菲律賓宿務吳道秉[炳]寄給晉江第三區石兜鄉吳怡謀的僑批

        “登岸捉十六七歲女子40多人,又抓壯丁100多人……”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之后,中國全民族抗戰打響。當年10月,喪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軍悍然對閩南沿海地區施行轟炸、掠奪、奸淫、燒殺等野蠻行徑。1937年10月,晉江東石郭岺鄉的郭章純寄給馬來亞太平埠的兒子郭燕趁的回批,記載了日軍在晉江、南安、金門等地進行轟炸并擄掠女子及壯丁的史實。回批中寫道:“現際咱厝十分擾亂,汝父代替工開炮臺及戰河[壕],三日登[頂]二日,極于蝸苦矣。金門被日軍所占了,登岸捉十六七歲女子40外[多]人,又于[抓]壯丁100外[多]人,帶上戰船,未知如何情俗也。安海車頭[站]被擲炸彈,水頭街尾、衙口街被擲傷30外[多]人,此地頭安宿未知可能久長乎……”(注:該僑批多用閩南方言敘事,“[ ]”內為其所表達之意。)

        1937年11月,晉江東石蔡長呌在寄給女婿郭燕趁的回批中也稱:“惟前日敵機來炸五里橋,以致住民紛紛逃出外鄉,以后不知欲變如何?尚難逆料。”

        這兩封回批系一條信息鏈,講述了閩南遭受日軍襲擊的苦難,以及民眾被迫逃難等情況。

        “外被敵艦封鎖,內受米糧物價昂貴”

        1940年7月,日寇敵機敵艦進犯泉州永寧、深滬等地。日艦對港口的封鎖,導致深滬米價飆漲,百姓生活陷入窘迫。

        菲律賓馬尼拉華僑吳世霖在當月寄給深滬人吳慶吉的僑批中稱:“日前此間接到深滬各方電訊,驚悉敵艦敵機七月十六日進犯永寧、深滬,聞永寧梅林被其焚毀槍殺,災情慘重。我滬亦被炸斃三人又傷二人,其中有敝戚陳紹賜,竟亦罹受此禍……外被敵艦封鎖,內受米糧物價昂貴,受此鐵蹄雙重壓迫,其生活窘苦的情形不言可知矣。”吳世霖在僑批中表達施賑之心,并請吳慶吉等人代為施行:“愚想此條三千元,從中撥出五百元交與后山舍妹荷圈收扣外,弍千五百元意欲移作救濟目下東垵之貧民。但因該款數屬不巨,只限于東垵一堡局部之施賑,其辦法之支配須以赤貧者,按戶記口分賑之……”

        “日寇獸心之毒,甚至六歲幼女亦作刀頭之鬼”

        日軍侵占東南亞,展開血腥屠殺,造成平民百姓流離失所,生命財產損失無數。在1946年2月16日菲律賓華僑鄭勛專寄給福建晉江永寧鄭祝治的僑批中,記述了1941年至1943年間日寇殘殺無辜民眾及兒童的罪行。由于戰時中菲兩地音信一度阻斷,該僑批延后數年才得以寄出。

        僑批中寫道:“弟謹將在日寇里暗中經過情形報告……日寇大舉獸性,舉行大屠殺,于弟前居之社殺起,逢人便殺,逢厝便燒。朗肴蔗園乃華僑之業產,被殺華僑男童女幼八十四人……此次進行大屠殺將及兩星期之久,華僑被殺者百……菲人被殺者三十六千人以上,情形甚是可慘,不可言狀……至二個月有余,忽傳來耗報,舍岳等全眷九人在中途被日寇慘殺,人財一空!弟聞信之后甚是怨惜。日寇獸心之毒,甚至六歲幼女無過亦作刀頭之鬼,實之令人痛心矣!”在該批信中,鄭勛專講述他在日占菲律賓3年多時間里遭受日軍追殺,百姓、親人被日軍殺害的所見所聞。

        “被敵慘(殘)害,刺刀穿心背出”

        菲律賓馬尼拉林西河1946年12月16日致晉江第三區深滬港內堡胞姊的僑批,透著對日本侵略者的刻骨痛恨。

        僑批中寫道:“戰爭燃遍菲島,魚雁杳杳。遙想起居佳勝,欣慰奚如。惟母親近來康健否,二姊處現況如何,祈為示知。惟弟此次被敵慘(殘)害,刺刀穿心背出,幸吉人天相,重再復生,藉以告慰……”

        僑批于1945年12月從菲律賓馬尼拉寄出,從內容看,系二戰結束后林西河首次寫給胞姊的。在短短的信文中,他寫到自己“被敵慘(殘)害,刺刀穿心背出”,這是極其具體和駭人聽聞的細節,深刻揭示了日軍的兇殘。

        “但為國家民族爭地位,雖至任何犧牲則亦在所不惜”

        在《烽火僑批:華僑抗戰印記》書中,有三封是著名華僑實業家、慈善家莊材鰍從菲律賓馬尼拉寄至家鄉晉江青陽的批信。

        第一封信寄出時間為1945年5月,此時菲律賓已光復,但中國仍有大片地區被日軍占領。信中寫道:“當一九四二年正月初三,日寇開入岷市,全僑被其殘殺不可勝數,斯時慘無天日。岷市中等以上商人大多被指抗日份(分)子,任意拘捕,用盡種種非人道之毒刑毒打,而致死于非命者亦不知幾許矣。弟本人亦已(以)抗敵會職員之罪而被拘禁將近二個月之久,其間之痛苦又非筆墨所能形容于萬一也。本公司所有貨物財產均被標封,認為敵產為數菲幣達在百余萬元。一生經營遭此慘結(劫),夫復何言,但為國家民族爭地位,雖至任何犧牲則亦在所不惜……”

        1946年,莊材鰍寄給家鄉晉江青陽的兩封僑批,除了報平安表達思念之情,更多的是記述他抗日戰爭勝利后寄回僑批款、寄回藥品救濟鄉民的事跡。

        “媳婦并無其他改嫁之意愿,為成益守節”

        1947年8月,僑居在馬來亞的許子英寄給閩南翁姑(即公、婆)的家書,記載了她與丈夫黃成益“義膽忠孝”的壯麗篇章。

        1943年,黃成益、許子英這對結婚兩年多已有一個孩子的夫妻,本該過著安逸平靜的生活,可在日寇鐵蹄下,他們卻迎來慘痛經歷。丈夫黃成益,面對“日本鬼子無道南進,侵入馬來亞”,堅定抗日,卻于1943年“四月間更然被奴寇所擄,受重之罪,故而死”。妻子許子英在丈夫被囚禁時“曾用錢托人,并無所效”,最終丈夫還是慘遭殺害。許子英在信中向居住于閩南家鄉的公婆泣稱:“至于今日,媳婦并無其他改嫁之意愿,為成益守節”“全望母親不必過憂慮,媳婦只是告知而已,不必過于眼淚,萬望大人玉體自珍,努力加餐為要”。

        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吳拏云 莊建平 黃雯靚

        本版圖片出自《烽火僑批:華僑抗戰印記》


        相關新聞:

        “僑批時光機”傳播家國故事

        泉州晚報訊(融媒體記者 吳拏云)日前,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泉州黎明職業大學實踐隊開展以“烽火里的僑批:閩南華僑的抗戰記憶”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指導老師徐淑延感慨道:“一封封僑批承載著海外僑胞的家國情懷,記載著那段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是中華民族抗戰記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實踐隊成員拍攝制作僑批主題宣傳視頻近20個,并在視頻號“僑批時光機”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推廣,講好閩南僑批故事,傳播閩南僑批文化,弘揚愛國精神。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李佳露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1. <b id="e86i4"><div id="e86i4"></div></b>
        2. <dfn id="e86i4"><video id="e86i4"></video></dfn>
          <xmp id="e86i4"></xmp>

        3. <b id="e86i4"></b>

          1. <tt id="e86i4"></tt>
            <b id="e86i4"></b>
            <xmp id="e86i4"><source id="e86i4"></source></xmp>
            少妇性l交大片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