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發布提醒:暑假安全 “不放假”
暑假開啟,中小學生迎來期盼已久的美好假期。針對青少年假期安全問題易發多發的狀況,鄭州市教育局昨日發布提醒,暑期安全不容有絲毫放松,家長需切實承擔起監護職責,幫助孩子安全、健康過暑假。
暑假期間天氣炎熱,加之汛期降雨強度加大,溺水事件進入高發期,家長務必高度警惕,嚴格要求孩子遵守防溺水“六不”原則: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不在無家長帶領的情況下游泳;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特別要提醒孩子,發現有人落水應及時大聲呼救,同時撥打急救電話,切勿貿然下水救人或手拉手組成“人鏈”救援。
針對暑期交通安全,教育部門提醒,不闖紅燈,不翻越隔離欄,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同時要特別注意過往車輛,做到“一慢二看三通過”,切記不可在馬路上玩耍、打鬧或突然猛跑過馬路。家長要加強監管,嚴禁未滿12周歲的孩子騎自行車上路,嚴禁未滿16周歲的孩子騎電動自行車上路。達到法定年齡的孩子,家長應教育其騎行時要嚴格遵守交規,自覺佩戴安全頭盔,杜絕闖紅燈、超速、逆行、違法載人等行為。
夏季暴雨、臺風等極端天氣多發,家長和孩子應及時關注天氣預報及災害預警信息,盡量避免在惡劣天氣外出活動。
暑期是孩子外出玩耍的好時節,建議家長要特別關注出游安全,外出時提前了解途經地、目的地天氣、道路交通及旅游景區開放情況,合理規劃旅游線路和時間。不要擅自進入未開發、未對社會公眾開放的自然保護區、無人島、海灘等地玩耍,不嘗試陌生偏僻路線。
假期當中,家長需加強對孩子的監管與指導,適度減少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以防沉迷網絡或游戲。家長應教育孩子“未知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重點防范冒充公檢法、免費送皮膚、加明星QQ等詐騙手段,任何涉及轉賬的要求一律拒絕,并第一時間聯系家長。家長要以身作則,減少在孩子面前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多與孩子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如一起閱讀、玩游戲、參加戶外活動等,陪伴孩子度過有意義的假期。
記者 王紅 張勤
@鄭州企業 3個惠企政策請查收
快來“對號入座”領補貼
@鄭州企業,這里有3個惠企政策請查收——7月9日,記者從市人社局獲悉,根據《關于開展2025年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惠民政策工作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我市企業可享受穩崗返還政策、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和技能提升補貼政策,符合條件的企業快來“對號入座”領補貼。
政策一:穩崗返還
根據公告,企業應符合以下條件:在鄭州市范圍內依法參保登記、繳納失業保險1年以上(含1年)并足額繳費;上年度未裁員或裁員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5.5%,對參保職工30人(含)以下的企業,裁員率放寬至不高于企業參保職工總數20%。其中,存在失業保險欠費的參保單位,足額補繳欠費后,以上年度實際繳費為返還基數享受穩崗返還政策,補繳的歷史欠費、滯納金不計入返還基數。
享受穩崗返還政策的單位性質為企業及六類市場主體(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以單位形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單位性質為機關事業單位的,不享受穩崗返還政策。
勞務派遣單位不適用“免申即享”,可采取“主動申請”方式申領穩崗返還資金,并按規定及時撥付和使用資金,避免出現截滯留問題。
返還標準為中小微企業按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60%返還,大型企業按30%返還。
其中,裁員率計算方法為企業上年末職工人數大于或等于上年初職工人數時,視為未裁員。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按5.5%計算,符合穩崗返還政策參保單位的裁員率應不高于5.5%。勞動合同期滿、調出、自愿辭(離)職、退休、死亡等正常減員,不列入裁員率計算范圍。
想要享受該政策的企業,有主動申請和免申即享兩種方式。
其中,“主動申請”方式,要求參保單位(含勞務派遣單位)在2025年12月31日前登錄河南省社會保障網上服務平臺辦理穩崗返還申請業務。“免申即享”方式,由社保經辦機構通過信息數據核驗精準篩選符合條件的企業(不含勞務派遣單位),符合條件的參保單位登錄“河南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完成穩崗返還信息確認,具體符合“免申即享”企業名單及流程請及時關注官方網站信息公告。
穩崗返還資金可用于職工生活補助、繳納社會保險費、轉崗培訓、技能提升培訓等穩定就業崗位以及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支出,用人單位應建立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使用臺賬備查。
對于本年度受理的穩崗返還業務,返還資金于下年度第一季度前返還完畢,在規定期限內由于企業銀行賬戶等原因無法實現資金正常返還的,視為自動放棄,相關待遇予以撤銷,不再辦理撥付。
穩崗返還政策截至2025年12月31日。
政策二:一次性擴崗補助
2025年延續實施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至2025年12月31日。
根據政策,企業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離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16至24歲登記失業青年三類人員可享受一次性擴崗補助。享受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的單位應為按時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且未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的企業。
申領企業需要滿足這樣的條件:為相關人員足額繳納失業、工傷、職工養老保險費滿3個月,且審核時處于正常參保繳費狀態。招用相關人員時間應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之間。
補助標準為:每招用1人按1500元標準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
采取主動服務與企業自行申請相結合的方式,向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
需要提醒的是,同一人員身份信息只能享受1次一次性擴崗補助,不得跨企業、跨年度、跨地區、跨資金渠道重復享受。已由之前受雇企業享受或同一企業在以前年度及其他地區享受、已用于享受就業補助資金支出的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或一次性擴崗補助的,相關人員信息不能再用于享受一次性擴崗補助。
政策三:技能提升補貼
我市將延續實施技能提升補貼政策至2025年12月31日。
申領對象:參加失業保險12個月以上的企業在職職工或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可按規定申領技能提升補貼,其他性質單位的在職職工不享受技能提升補貼。
補貼標準:按照初級(五級)1000元、中級(四級)1500元、高級(三級)2000元、不分級或未明確分級的統一為1500元的標準申請技能提升補貼,每人每年享受1次補貼。相關證書應在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網(http://www.osta.org.cn)可查詢。
取得急需緊缺職業(工種)證書的,每人每年在享受1次補貼基礎上增加2次補貼次數。
記者 李娜
河南打造高品質“銀發健身圈”
推進公共體育場館向老年人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完善老年人體育健身輔導員、加大公共體育場館適老化改造力度、適時謀劃建設省老年體育大學……近日,我省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老年人體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不斷滿足老年人對身心健康的需求,努力打造高品質“銀發健身圈”。意見提出,到2035年,實現每個行政村(社區)有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站點;有條件的城市有老年人體育活動中心,每個鄉鎮(街道)有老年人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全省老年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達到80%。
適時謀劃建設省老年體育大學
堅持群眾性、非營利性定位,充分發揮聯系、服務老年人的橋梁紐帶、得力助手作用,讓老年人體育發展擁有立體化的組織網絡。意見提出,支持各級老年人體育協會加強自身建設,鼓勵基層發展多種類型的老年人體育組織,推進老年人體育組織向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延伸,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聯動、扎根基層”的立體化組織網絡。完善各級老年人體育協會章程,原則上每5年組織一次換屆。
鼓勵行政村(社區)“兩委”明確1名人員具體負責老年人體育活動的組織落實。鼓勵大中型企業成立行業老年人體育組織。創新完善老年人體育組織與體育志愿者、慈善資源聯動機制。
建立完善老年人體育推廣普及機制,制定推廣老年人科學健身方法、規范和指南,宣傳“運動是良醫”的健康理念,培育一批服務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的熱心人、帶頭人、志愿者隊伍。
意見明確,完善老年人體育健身輔導員、教練員、裁判員培訓管理制度,每年培訓各級輔導員、教練員、裁判員2萬名以上,打造業務精通、數量充足、分布合理的骨干隊伍。適時謀劃建設省老年體育大學。
加強適老化運動場所和設施的規劃建設
加強場地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要讓老年人在運動中有安全保障。
意見提出,科學規劃建設具有適老化功能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運動場、體育公園等項目。按照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和老年人室內運動健康設施要求,在公共體育設施布局中充分考慮老年人健身需求,加強配套運動場所和設施的規劃建設。加強社區公共體育場地設施與綜合服務設施及衛生、文化、養老等專項服務設施的功能銜接,提升服務保障能力。
制定我省老年人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器材配置指南,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老年人健身場館設施建設。推行涵蓋健身廣場、健身步道、健身路徑和其他適老化健身項目的“3+X”建設模式。以縣(市、區)和鄉鎮(街道)為重點,建設一批設施完善、功能完備的老年人健身場地。加強場地管理維護,確保老年人運動安全和人身安全。
意見要求,加大公共體育場館適老化改造力度,積極推進公共體育場館設施向老年人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提升體育設施智慧化服務能力,為老年人使用場地設施和器材提供必要幫扶,解決老年人運用體育智能技術困難問題。
在傳統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老年人健身活動
意見指出,結合元旦、春節、重陽節和敬老月、全民健身活動月等,組織開展就地就近、小型多樣、文體結合、豐富多彩的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積極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廣場健身操舞、門球等老年人喜聞樂見、便于參與的體育健身項目,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健身需求。
支持各地打造“一市一品”特色老年人體育健身賽事活動品牌。創編具有文化藝術內涵、體現科學健身理念、符合群眾審美特點的優秀老年人體育健身作品,培育具有民族民間民俗傳統特色的老年人體育健身項目和隊伍,開展特色體育項目和傳統體育非遺傳承人進公園、進社區、進鄉村活動。
意見還提出,加大對老年人體育工作的財政支持力度,縣級以上政府要把老年人體育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和全民健身工作經費預算,列支本級體彩公益金用于老年人體育工作的數額應不低于全民健身經費的8%。鼓勵福彩公益金支持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開展,鼓勵支持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向老年人體育組織贊助和捐贈活動經費,實現經費來源多渠道、多元化。
記者 袁帥
高溫高濕天氣 記牢這些飲食提醒
當前,高溫高濕環境下,食品易腐敗變質,食源性疾病進入易發高發期。為防范食品安全事件,保障公眾健康安全,昨日,省市場監管局發布消費提醒:增強食品安全意識,改善飲食衛生習慣。
在外就餐要慎選
要選擇證照齊全、環境整潔的餐飲服務單位;少吃或不吃生食海產品,不吃感官異常或未燒熟煮透的菜肴;慎重選擇熟鹵菜、涼菜冷食、自制泡酒等高風險食品;不食用野生動物,有毒有害、來歷不明的動植物。就餐時,應主動索取發票等就餐憑證。
采購食材要謹慎
不采購發芽土豆、野生蘑菇、不明物種的魚貝類產品、未經檢疫的畜禽肉、街頭無證攤販加工制作的熟肉等食品,購買熟食要到具有合法資質和具備冷藏設施的超市或副食店,慎購路邊攤販出售的自制熟食、涼拌菜、豆制品、生食海產品等。
加工過程要注意
不要加工變質食物,制作食品生熟、葷素分開,防止交叉污染;肉、蛋及蛋制品、水產品等要燒熟煮透;各類菜豆(如四季豆)食品要翻炒均勻、煮熟、燜透;現加工的熟食應當在2個小時內食用;隔餐、隔夜存放于冰箱中的食物,食用前須徹底加熱,如發現熟食變質變味,不可食用。
剩飯剩菜要慎食
夏季氣溫高,飯菜存放不當易變質。外出就餐或參加聚餐打包的食品要注意妥善存放,避免高溫高濕環境下長時間存放,確認食物無變質后,食用前須再次加熱。
食物儲藏要科學
冰箱內存放食品不宜過滿,要定期除霜;蔬菜、水果類食品應與生肉生魚等分開或分隔保存;瓶裝、罐裝、紙盒、真空包裝食品,即開即用,開啟后應及時冷藏,冷藏時要用保鮮膜包好,時間不宜超過24小時。
燒烤食品要少食
食品在燒烤、烘烤、煙熏時,脂肪因高溫裂解,產生的大量自由基通過熱聚合反應易生成苯并芘,經常大量攝入燒烤食品對健康具有潛在危害。若燒烤食品烤制時間不足,其中心溫度可能達不到有效殺菌要求,容易導致進食者感染消化道疾病、寄生蟲病和人畜共患病。路邊攤經營時間地點不固定、衛生條件相對差,加之夏季高溫,肉類產品易變質,燒烤易遮掩,建議少食慎食。
食用冷飲要適量
夏季冷飲在生產、運輸或保存過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因此,購買冷凍冷藏飲品應盡量選擇正規商場、超市和飲品店,既要查看標簽、生產日期、保質期等,還要查看包裝是否完好、儲存條件是否有保證,不要購買破裂、變形的產品。買回的冷凍飲品要及時食用或放入冰箱冷凍保存,避免將已化凍的冷飲重新冷凍,以免影響品質和安全。
維權意識要增強
消費者就餐后如出現發熱、嘔吐、腹瀉等不良癥狀,應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并保存好就診記錄、檢驗報告等相關證據。消費者如發生或發現食品安全問題,請及時撥打“12315”電話投訴舉報。
記者 李愛琴
翻來覆去睡不著 跟吃有關?
5類食物“偷走”你的睡眠
最近,網絡上流傳的咖啡、濃茶、酒、地瓜、辣椒、芥末以及高脂、高糖等食物,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偷走”你的睡眠。那么,這種說法是真的嗎?如何避免?又有哪些食物可以有助睡眠?今天,來聽聽北京積水潭醫院鄭州醫院(鄭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五病區副主任醫師、鄭州市睡眠障礙診療中心竇海玲怎么說。
網友吐槽: 困得不行,腦袋卻很清醒
網友“藍胖子”:有沒有人跟我一樣,閉上眼滿腦子總是控制不住想很多,靠聽小說睡覺。
網友“娟子”:明明困得不行,腦袋卻很清醒,還嗡嗡叫,越睡渾身越難受,甚至想哭。
網友“辣梅”:我睡一宿跟沒睡一樣,第二天心慌頭疼,還感覺疲憊,晚上成宿做夢。
…………
打開手機,經常會看到這類失眠人士的吐槽。鄭州許女士同樣也是入睡困難的人,她今年48歲,睡眠困難至少有10年“資歷”。
她說,這些年也沒少開藥物調理,也買了許多類似安神補腦液等保健品吃,但效果都不太理想。“每天晚上不論有事沒事,都要到凌晨一兩點才睡,甚至三四點才勉強睡下。有時候也明明很困,但就是睡不著。有朋友建議我,大腦什么也不要想,放空自己。我其實也什么都沒想,眼睛也一直是閉著的,可就是睡不著。即便睡著了,也是一會兒一醒,醒了一看時間還早,接著躺,睡一會兒又醒了。反反復復,夜里起來五六回,總算把天熬亮了。”
當然,有了這樣的狀況,許女士白天自然沒有好精神工作生活,可就是沒有辦法。
這在竇海玲看來,基本算是典型的失眠患者,她經常接診或遇到身邊的同事向她訴苦,他們同樣有入睡困難的困惑。
哪些人群容易失眠?
目前,睡眠障礙的患者人群呈上升趨勢,人群分布從之前的中老年人居多,到現在“老—中—青”,甚至孩子也會出現睡眠問題,尤其是從事腦力勞動的患者日益增多。社會的發展,職業的多元化,比如一些長期夜班工作者,或直播工作者,長期晚上熬夜,有的甚至通宵。這些人群容易出現失眠。
“我們的門診是睡眠障礙診療門診,一般每天接診二三十個失眠患者。他們的感受就是睡不著、睡不好,日間狀態差,學習工作能力下降,需尋求幫助。這時候我們就需要認真傾聽,了解失眠出現的原因,根據情況對每個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若有需要,可協同其他科室,如呼吸科、耳鼻喉科、心理科共同制訂治療方案。”竇海玲表示,睡眠困難患者不少,原因也比較多。
5類食物容易“偷走”睡眠
對于網上流傳的咖啡、濃茶、酒,辛辣和高脂、高糖食物是“失眠幫兇”,竇海玲表示,這個是有一定依據的。比如咖啡和茶葉內含有的咖啡因,會抑制我們體內腺苷的分泌。腺苷是促進睡眠的驅動力,一旦被抑制會使人體處于一個興奮的狀態。所以,咖啡、濃茶常用來提神。
還有一個就是酒,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短期飲酒會縮短睡眠潛伏期,快速入睡,很多人都會“借酒助眠”,但長期飲酒的話,酒精會破壞掉睡眠周期,也叫睡眠結構。夜間易醒,醒來后難以再次入睡,深睡期也會縮短。對于肥胖或本來就有呼吸睡眠暫停的患者來說更是“雪上加霜”,飲酒后氣道受阻加重,增加呼吸不暢、打呼嚕等現象,反而降低睡眠質量。即使睡覺時間很長,但隔天醒來后精神狀況卻糟透了。
辛辣刺激的食物,像辣椒、大蒜、洋蔥、芥末、生姜等,都不建議在晚上吃太多。因為,辛辣的食物中含有一些刺激性物質,如辣椒中的辣椒素會使人體微血管擴張,導致皮膚發紅、發熱、出汗等,也會刺激口腔、咽喉黏膜產生疼痛感,并讓人覺得口干舌燥,這些都易造成睡眠質量下降。而且,晚餐吃過多的辛辣食物會造成胃部有灼燒感,加重胃部負擔,也會影響睡眠。
再有就是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夜間進食太多,會加重胃腸等負擔,影響睡眠質量。
豆類、地瓜、青椒等產氣食物也需要注意,因為在消化過程中容易產生氣體,食用過多會有腹脹感,胃不好的人還容易出現反酸等癥狀。
常吃3種食物有助睡眠
失眠和飲食、生活習慣有關,那么如何改善睡眠質量。聰明的做法是,把最豐盛的一餐安排在早餐或午餐,晚餐則吃得少一點、清淡一點,且最好選擇一些低脂、高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魚類、雞肉或是瘦肉,這種吃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容易發胖。
改善睡眠質量可以從調整飲食習慣、保持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等方面入手。
竇海玲建議常吃3種食物可能會給大家一個好的睡眠。
首先是香蕉。鎂和維生素B6是緩解壓力的“絕佳組合”,而香蕉中,這兩種物質的含量都較豐富。維生素B6是一種能幫助調節神經系統的物質,可以輔助大腦合成神經介質5-羥色胺,使心情平靜、愉悅。鎂元素可以緩解肌肉緊張,并增加體內γ-氨基丁酸緩解神經緊張。這樣一來,人體就會處于更放松的狀態,更有利于入睡。
其次是核桃。美核桃能使人體分泌的褪黑素增加3倍,有助于改善睡眠。另外,核桃中含有抗氧化劑維生素E,其能對抗體內的自由基。當人體內的自由基過多時,會加速腦神經的氧化反應,從而影響腦組織的正常運行,也會影響睡眠。
最后是豌豆。其不僅含有鎂元素,維生素C的含量也非常豐富,尤其是豌豆苗。維生素C可以促進神經遞質的合成,提高睡眠質量。豌豆中的鉀元素含量也不低,鉀元素能維持人體心肌的興奮性和自律性,保持神經系統正常,能幫助緩解焦慮與失眠。
除了飲食方面外,合理的運動也能改善睡眠。運動有助于促進體內腺苷分泌,增加睡眠驅動力,保持身心愉悅,情緒穩定。一般建議睡前2小時避免劇烈運動,可以做一些慢性有氧運動。睡前可以用溫水泡泡腳,也可以緩解身體疲勞,有助于肌肉放松。
最后,還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出現失眠相關情況,請一定及時就醫。
記者 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