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出門像蒸籠,晚上回家像泡湯”,最近的鄭州,在干熱和濕熱中間來回切換,不是中午最熱,就是早中晚都熱,有市民疑問“鄭州的桑拿天今年來早了嗎?”
鄭州今年的桑拿天來早了嗎?
目前,正值小暑,鄭州從7月3日至6日,經歷了桑拿天也是無疑了。市民吳先生疑惑:“不是7月下旬才開始桑拿天嗎?鄭州今年提前了?”
省氣候中心統計顯示,我省大范圍“桑拿天”一般出現在6月下旬到8月下旬,歷史上大范圍桑拿天氣最早開始于5月24日(1987年),最晚出現在9月20日(1987年),常年平均“桑拿天”天初始日是6月26日,終止日8月27日。
本周暑熱持續 強度有所降低
過去一周河南高溫常駐,省氣象臺預計本周暑熱持續,7日我省中部、北部部分地區路面溫度有62℃以上,鄭州東部、開封、許昌等地部分路段路面溫度甚至超過72℃。
7月8日起,由于副高東退,高溫強度和范圍均有所減弱,不過東北部、中東部以及東南部最高氣溫仍有35℃以上。隨著氣溫下滑,路面溫度也明顯下降,然而中東部、東南部路面溫度仍有55℃,部分路段62℃以上,駕車行駛注意提前檢查車輛狀態,車內不放打火機、充電寶等易燃易爆物品,注意防暑、避免疲勞駕駛。
同時,對流性天氣增多,西部、北中部多陣雨、雷陣雨。
什么是“桑拿天”?它是如何產生的?
為什么北方也會出現如此高溫潮濕的天氣?
專家解釋,近期北京乃至華北地區的悶熱天氣,實質上是副熱帶高壓帶來的一次“桑拿天”。
“桑拿天”,是悶熱天氣的一種形象說法。具體是指氣溫高、濕度大、風速小等氣象條件的組合環境下,人們會有一種蒸桑拿的感覺。它的成因,主要由于在夏季,我國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影響,天氣以晴朗少云為主,地面吸收熱量后迅速升溫。同時副熱帶高壓的氣流,會把海洋上的暖濕空氣帶到地面上,構成這樣高溫高濕的組合。
據氣象數據測算,當氣溫高于一定數值后,在相同的氣溫下,相對濕度越大,體感溫度的增幅就越明顯。在不考慮風速和太陽輻射因素的情況下,當一個地方氣溫達到32℃,濕度在50%左右時,體感溫度就可達到高溫標準,當相對濕度達到100%時,體感溫度甚至能超過50℃。
“桑拿天”對人體有何影響?如何應對?
“桑拿天”對人體有哪些影響?應該如何應對可能由“桑拿天”導致的問題?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任俐文介紹,如果長期處于“桑拿天”這樣的高溫高濕環境,會使我們人體散熱能力減弱,導致體溫調節失衡,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問題,進而引發頭暈、乏力、心悸等中暑先兆癥狀。對于老人、孕婦、兒童以及慢性病患者來說,風險更為突出。針對長期的桑拿天,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防范:
對于一般人群,做好室內降溫,避開高溫外出,要主動多次的補水,大量補電解質,不適的時候要及時就醫。
對于重點人群,比如老人、孕婦、兒童等,盡量不要外出,要確保外出時有人陪伴,保持聯系,不適時要及時就醫。
對于慢性病患者,要遵從醫囑用藥,監測健康指標,不適時要及時求助。
對于戶外作業者,要合理安排工作的時間,補水、補電解質,做好防護。
記者 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