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化廠文創園
在鄭州,文旅融合能有多少種樣式?功夫文化與千年古剎相結合,少林寺名揚四海;黃帝文化與根親文化相連接,“黃帝故里”成為城市名片;建筑文化與“天地之中”相碰撞,8處11項歷史建筑星羅棋布于大好河山。
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對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奮力建設文旅強市提出了新的要求。全會指出,要加快建設全景式文明展示體系,講好鄭州文化故事,培育獨具特色的文旅文創旗艦勁旅,促進文商旅深度融合,加快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全國重地,建設文旅強市和世界文化旅游勝地。
近年來,鄭州市深入貫徹落實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叫響“天地之中、黃帝故里、功夫鄭州”城市品牌的同時,全力打造具有中華特質、中原特點、時代特征、世界特需的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推動文旅產業發展向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幸福產業不斷邁進。
建設窗口
華夏文明在此可知可感
鄭州這片土地上有著燦爛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新鄭裴李崗遺址、鞏義雙槐樹遺址、大河村文化遺址以及商代都城遺址都是見證早期華夏文明誕生與發展的重要歷史遺產,加快建設全景式文明展示體系,離不開對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當文博“熱”起來,當文物“活”起來,一座城市的文明展示窗口正徐徐打開。
“原來我們腳下的土地,竟藏著如此厚重的歷史。”今年五一假期,鄭州商都書院街考古工地搖身一變成為“沉浸式歷史課堂”,市民楊女士手持“寶藏任務書”,漫步在3600年的“時光長廊”,聽著專業考古工作者的講解,看著文物修復的流程,感嘆著“文化假日”的悠閑時光。
不只“黃帝故里”,鄭州也是“唐青花”的故鄉。5月23日,國內首個唐代青花瓷專題展“絲路華章——大唐青花瓷瑰寶展”在鄭州開展,這場幾乎囊括了國內所有存世唐代青花瓷的主題展覽,吸引瓷器愛好者與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鞏縣窯悠久歷史,并認定鄭州是唐代青花瓷的故鄉。
裸眼3D讓彩陶“星象紋”動態流轉,擬真實景結合數字技術為游客打造“聲畫合一”的觀展體驗……6月14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承載著7000年仰韶文明記憶的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新館正式開啟試運行,這座集文物展示、科技體驗、文化傳承于一體的現代化遺址博物館當下已然成為人們爭相預約的文化窗口,吸引游客打卡體驗。
接觸考古零距離、挖掘城市新名片、建設現代博物館……從展覽展示到參與體驗,璀璨的華夏文明正在通過不同文化窗口完成展示,華夏文明在這座城市正在變得可知可感。
講好故事
文藝之花綻放群眾心田
一部電影《少林寺》,讓少林功夫火遍大江南北;一部舞蹈《唐宮夜宴》,讓俏皮可愛的“唐宮”小姐姐將互聯網熱度席卷。講好鄭州文化故事,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與活化利用,也離不開與時俱進的投入創作,在鄭州這片文化沃土上,藝術創作大有可為,動人故事講述不盡。
在過去的2024年,由鄭州歌舞藝術中心打造舞劇《水月洛神》在“全省旅游發展大會”“情暖新春”等舞臺向省內外觀眾完成展演,收獲好評不斷;舞蹈《唐宮夜宴》長盛不衰,在上海、成都、哈密等地登臺亮相,深受當地群眾喜愛。此外,舞蹈《象形之“中”》入圍第十四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終評,雜技《立綢舞》登臺江蘇衛視跨年之夜,一部部根植于中原文化、凸顯鄭州特色的文藝作品正煥發著屬于“文化鄭”的迷人色彩。
如今,優質文藝作品不僅綻放在盛大舞臺,也在掌聲與歡呼聲中向基層走去。戲臺一搭,鑼鼓一響,由鄭州市戲劇藝術保護傳承發展中心、鄭州歌舞藝術中心(鄭州歌舞劇院)、鄭州市雜技團攜手打造的2025年鄭州市“舞臺藝術送基層”系列演出就已經在今年5月開啟“全市巡演”,無論是在繁華商圈還是在鄉鎮市集,演出將文化惠民落到實處,文藝之花也因此綻放在江湖之遠。
打造旗艦
文旅文創IP閃耀光彩
盯準“天地之中、黃帝故里、功夫鄭州”城市品牌,就是打造城市旗艦IP的“文旅密碼”。近年來,鄭州正在培育一批文旅文創旗艦勁旅,為城市品牌建設與文旅文創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4年,鄭州銀基國際旅游度假區獲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鄭州記憶·1952油化廠旅游休閑街區入選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新增管城鄭州商都文化旅游區、中牟鄭州海昌海洋公園、鞏義青龍山生態文化旅游區3家國家4A級旅游景區。城市更新的同時也讓文旅產業迸發生機,利用城區老舊廠房、老街區改造建設而成的二砂文創園、油化廠文創園、阜民里等一批潮玩文創園區,如今已經成為年輕人喜愛、煙火氣縱橫、文娛活動不斷的旅游消費目的地。
如今,鄭州已經涌現出一批代表城市特色、彰顯城市品牌、具有影響力的文旅IP。以戲劇形式講述中原文化與河南歷史的“只有河南·戲劇幻城”也成為吸引外省游客的重要目的地;外國“網紅”現場直播,NBA球員拜師學藝,無數國外游客前來打卡的“少林寺”依然是鄭州建設世界級旅游城市的“灘頭陣地”。冠以“旗艦”之名,鄭州文旅IP正在閃耀十足光彩。
融合發展
文旅強市建設邁步向前
當仰韶文明隨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新館開放被人們重新關注,當“考古工地開放日”走入市民群眾中間,古老商都時刻都煥發著“文藝范兒”;當戲劇與歷史文化相結合,當非遺表演成為景區的“壓軸好戲”,移步易景,便是文旅融合的詩篇。促進文商旅深度融合,加快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全國重地,建設文旅強市和世界文化旅游勝地,鄭州,正在書寫著它的“文旅答卷”。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全市文化旅游工作多元融合、轉型升級的再出發之年。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再次對全市文旅文創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工作擘畫了“路線圖”與“任務書”,指引各項工作向前開展。
為建設文旅強市和世界文化旅游勝地,有關單位正積極推進將嵩山少林景區納入世界級旅游景區培育對象,推進黃帝故里景區申報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推進憶江南旅游度假區申報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推進中鐵·泰和里申報創建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多管齊下,一批特色優質的“旗艦勁旅”早已蓄勢待發。
文旅融合歸一脈,千年商都滿目新。未來,鄭州將繼續落實文物保護傳承、抓好精品內容創作、做強演出演藝經濟、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再乘上“微短劇”產業東風,文旅強市建設勢必乘風破浪、多點開花。
本報記者 李居正/文 徐宗福/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