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旗
藍圖繪就千般景,奮楫揚帆萬里程。
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一體把握“兩高四著力”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落實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工作要求,科學謀劃、全面部署,圍繞推進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奮力建設先進制造強市、科創強市、數智強市、交通強市、文旅強市、商貿物流強市、現代農業強市“七個強市”的奮斗目標。目標的提出,既全面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河南及鄭州的重要論述,又充分體現了新發展理念,與省委提出的鄭州要在踐行“兩高四著力”中“挑大梁、走在前”的要求相對應、相銜接、相統一。
從客車產量占全球八分之一到盾構機出口國家最多、市場占有率最高,從鄭煤機液壓支架總產量世界排名第一再到體外診斷系列產品總體規模居全國前列……作為先進制造業大市,我市產業門類齊全、基礎扎實;以先進制造業引領支撐高質量發展,是我們制勝未來的底氣與優勢所在。我們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重點產業鏈群為抓手,全力抓好先進制造業發展,深入推進傳統產業“智改數轉”和“三化”改造,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先進制造強市。
我市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新亞歐大陸橋的戰略支點城市,鄭州都市圈是黃河流域、中部地區經濟實力最強、發展速度最快的區域之一,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們要積極融入和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全面落實“五統一、一破除”重點任務,加快建設全國或區域重要的企業總部樞紐、算力樞紐、物流樞紐、期貨貿易樞紐,突出抓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樞紐節點及便利地,建設交通強市、商貿物流強市。
在高質量發展上挑大梁,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是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客觀要求,也是打造發展新優勢、贏得發展主動權的必然選擇。我們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突出創新引領,加速匯聚高端人才,深度融合產業需求,加快創新鏈、教育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建設科創強市。
累計建成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4家、培育河南省知名農業品牌69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穩居全省首位……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糧食生產和加工也是鄭州的傳統優勢。我們要深化城鄉融合發展,堅決扛穩糧食安全責任,推動都市型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強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建設現代農業強市。
鄭州記憶·1952油化廠入選第四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1~5月累計接待國內游客8790.1萬人次,位列全國熱門出發和熱門到達城市……文化與旅游業的深度融合,不僅對區域經濟發展有輻射帶動作用,更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與支撐。我們要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加快建設全景式文明展示體系,講好鄭州文化故事,培育獨具特色的文旅文創旗艦勁旅,促進文商旅深度融合,加快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全國重地,建設文旅強市和世界文化旅游勝地。
以數字賦能打造韌性城市,不僅能讓城市更智慧,更能為城市安全發展注入更多的新活力、新動力。我們要統籌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協同推進數據產業化、產業數據化,深入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完善全場景智能化服務應用體系,建設價值引領、數據驅動、場景牽引、智治協同、賦能產業、內生安全的智能體城市,打造數智強市。
凡事有其要,執其要者事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打造“七個強市”的征程,是一場全方位、多層次的城市發展變革。“制造”是鄭州的支柱,“創新”是鄭州的基因,“數智”是鄭州的未來,“樞紐”是鄭州的優勢,“文旅”是鄭州的名片,“糧食”是鄭州的基礎,“物流”是鄭州的紐帶……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在整體推進中實現重點突破,我們一定能持續提升發展質量、壯大經濟實力,堅定扛牢“挑大梁、走在前”的使命擔當。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