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復雜多變的全球外貿環境中,鄭州朝著“買全球、賣全球”目標,以昂揚之姿交出了一份“硬核”答卷。記者近日從市商務局獲悉,今年1月至5月,全市進出口累計完成2285.7億元,總量占全省的66.6%,同比增長40.8%。增速居中部城市第1位、國家中心城市第1位、全國省會城市第4位,高出全國38.3個百分點。
這組數據有進步、有提速,傳遞了兩個信息:一是規模提升,另一個是市場拓展。
不難發現,鄭州正奮力拓展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打好交通樞紐這張“王牌”。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我市通過航空運輸進出口貨物1439.1億元,同比增長56.3%;通過水路運輸進出口貨物505.9億元,同比增長19.1%;通過公路運輸進出口貨物320.1億元,同比增長23.2%。
通道的繁榮延伸至產業的交融,鄭州“圈粉”了不少外商投資。今年1月至5月,全市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超4600家。其中,外商投資類企業進出口658.2億元,同比增長84.3%。
穩定基本盤、培育新增長點、加強要素保障、推進制度創新、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一系列措施不斷推動外貿規模提升和結構優化,努力已經看到了成效。
從出口來看,產品結構持續優化。今年1月至5月,全市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分別出口1252.7億元、1007.7億元,分別占全市出口的78.7%、63.3%,分別增長76.3%、92.9%。其中,計算機與通信技術、手機、汽車分別出口991.1億元、758億元、141.5億元。電動汽車、音視頻設備及其零件等出口增長幅度較大,分別出口107.2億元、4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3.6%、36.4%。
從進口來看,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占比大。今年1月至5月,全市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分別進口574.9億元、480億元,分別占全市進口的82.9%、69.2%。其中,計算機與通信技術、電子元件、電子技術、音視頻設備及其零件分別進口242.3億元、229.4億元、225.3億元、158.1億元。此外,平板顯示模組、消費品、農產品分別進口69.2億元、64.8億元、32.3億元。
“打開世界地圖做生意”,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開拓增長新空間。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與我市有進出口貿易的國家和地區226個。其中,與歐盟、東盟貿易額分別為344.1億元、29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4%、4.6%。美國、日本、印度、韓國、中國臺灣為鄭州前五大貿易伙伴,進出口額分別為214.2億元、213.2億元、209.9億元、188.9億元、175億元。此外,我市對巴西、馬來西亞、德國、荷蘭、阿聯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墨西哥、捷克、意大利等國家貿易增長較快。
記者 成燕 孫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