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記者從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南省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了解到,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為落實全省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安排部署,未來,我省將聚焦“兩高四著力”,深入實施五大行動,加快建設制造業強省,全面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能力。
河南作為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大省,擁有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截至今年5月,已擁有41個工業大類、197個中類,工業經濟總量穩居中西部省份第一位,是眾多產業循環的發起點、支撐點和結合點。
近年來,我省以數字化轉型為引領,有力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新動能。
一是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全面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診斷全覆蓋和智能應用場景全覆蓋,累計診斷服務企業1.8萬家,智能應用場景覆蓋率達到87%,建設省級智能車間、工廠1362個,打造數字領航企業24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桿194個;建成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43個,接入設備產品2093萬臺(套),部署工業應用軟件、解決方案5300多個,服務企業超過15萬家,構建了上下游企業“鏈式”轉型格局;建設數字化轉型示范區33個,推動560多家企業開展新一輪智能化改造、4000多家企業“上云上平臺”,園區能耗管控、安全監測、協同制造等能力明顯增強。
二是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傳統產業提質發展成效明顯,2024年,傳統支柱產業增加值增長6.7%,比上年加快5.2個百分點。新興產業倍增發展態勢強勁,2024年,全省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9.2%、12.0%,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1、3.9個百分點,新質生產力推動全省工業經濟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初見成效,圍繞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6大方向,組建嵩山實驗室、省柔性電子產業技術研究院等33家省實驗室和產業技術研究院,構筑未來產業創新“策源地”;建設中原科技城等20個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聚焦重點領域推動企業集聚發展;打造未來產業跨界融合場景,加快前沿技術和產品試點應用,全省未來產業呈現出多點布局、局部突破的發展態勢。
三是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鏈群建設全面起勢,鄭南商許超硬材料集群、洛陽現代農機裝備集群成功創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取得標志性突破。長垣市門橋式起重機械、襄城縣碳硅新材料等9個集群被認定為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2024年,全省“7+28+N”產業鏈群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高于全省規上工業1.4個百分點,占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的63.2%,對全省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72.4%,先進計算、新能源汽車、尼龍新材料產業鏈分別同比增長71.3%、46.1%、29.5%。
四是企業實力不斷增強。主動融入和服務制造強國戰略,24家企業入選“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分級分鏈建立企業培育庫,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分別達到414家、51家,大力推動“小升規”,全省規上工業企業達到2.66萬家,形成了“頭雁”領航、“群雁”競飛的發展格局。
未來,我省將聚焦“兩高四著力”,深入實施五大行動,加快建設制造業強省,全面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能力。
一是實施數字化轉型全覆蓋行動,對尚未實施數字化改造的企業,加快診斷服務,“一企一策”制定轉型方案,聚焦研發、生產、銷售等全流程,部署標準化、可推廣的智能應用場景;對已實現智能應用場景覆蓋的企業,推動建設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加快編制重點產業鏈數字化轉型“一圖四清單”,依托鏈主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供應鏈協同、數據鏈聯動、產業鏈協作,實現“鏈式轉型”;搶抓生成式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機遇,以應用場景為牽引,加快工業大模型建設,打造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軟硬件適配中心,全面賦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二是實施傳統產業提質升級行動,聚焦鋼鐵、有色、化工、建材、食品等傳統制造業,分行業實施提質升級,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優勢。支持傳統制造業深耕細分領域,孵化新技術、開拓新賽道、培育新產業。推動傳統制造業標準提檔升級,用先進標準體系倒逼企業質量提升、產品升級。推動鄭州、洛陽國家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建設,組織開展省級試點縣建設。推動企業發展“制造+服務”“產品+服務”的服務型制造,開放創新研發、檢驗檢測等平臺,完善共享服務生態,賦能上下游企業服務化轉型。
三是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提升行動,進一步提升超硬材料、現代農機裝備集群兩個國家級集群的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加快向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邁進。以科技、人才、金融賦能為著力點,大力支持新型電力裝備、現代食品、智能終端等領域創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圍繞“7+28+N”產業鏈群,參照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遴選模式,篩選基礎好、潛力大、成長性強的細分領域,開展省級集群認定工作,為爭創國家級集群奠定良好基礎。
四是實施開發區能級提升行動,以園聚鏈,積極招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配套服務機構,構建主導產業明確、鏈條完整的產業集群。引導開發區結合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圍繞全省鏈群體系選準產業、細分賽道,優化產業功能定位空間布局,避免“內卷式”競爭。提高開發區管理服務效能,深化開發區改革創新,優化開發區運營模式,提高公共服務和市場化運作水平。提升產品認證、檢驗檢測、成果轉化等綜合公共服務能力,加快集聚科研院所、科技服務機構、金融機構等多元主體,構建功能完備、協同有力的產業配套體系。
五是實施優質企業梯次培育行動,做強做優龍頭企業,提升企業整合配置資源能力,強化專項資金、技改提升、市場開拓等方面支持,推動開展跨區域兼并重組、加快全鏈條垂直整合,打造一批國家級鏈主企業、領航企業。支持龍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創新生產模式和產業組織方式,加強標準、品牌建設,不斷提高經營質量效益。建設“專精特新企業”分級培育庫,引導企業在細分領域“深耕細作”,專注技術和工藝優化、產品質量和性能迭代升級,形成“獨門絕技”,提高細分領域的掌控力和話語權。
記者 徐剛領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