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傍晚,走進鄭東新區龍子湖,樹木郁郁蔥蔥,滿眼綠色,河濱公園聚滿了休閑游樂的市民,行走在沿河的棧道上,微風拂面,蟬鳴陣陣……以前,這個遍布池塘和沼澤、蘆葦雜草叢生的“泥地”,如今成了市民、游客競相奔赴的熱門“打卡”地。
龍子湖呈環形,因其名校環伺,河南大學等十幾所高校新校區及公共設施沿龍子湖呈環狀分布,故名字取自“望子成龍”之意,又稱“龍子湖大學城”“鄭州東大學城”。
名校林立賦予了龍子湖深厚的文化底蘊。2021年,作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核心區的中原龍子湖智慧島揭牌,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產業的數百家高新企業紛紛落戶,肩負著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打造一流創新生態重任的龍子湖,正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鄭州一顆璀璨明珠。
龍子湖集高校園區、生態景觀、科技創新于一體
逐浪競技開放前沿
2025年4月19日,河南省第八屆學生賽艇比賽暨2025年“經貿杯”中國·鄭州龍子湖學生賽艇挑戰賽在鄭東新區龍子湖舉行,11個國家和地區的35支高校及中小學賽艇隊參賽,揮槳擊流,逐浪競技。
龍子湖學生賽艇挑戰賽自2015年首辦以來,經過10年的培育,已發展成為河南省內影響力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賽艇賽事IP之一。10年來,在持續舉辦多級賽艇賽事的引領和推動下,鄭東新區“賽艇”風頭正勁,形成了“水域靚城、水上運動”的城市氣質。
大型國際賽事落戶龍子湖與其良好的生態環境密不可分。龍子湖擁有廣闊的水面和濕地,綠地環抱,通過運河與龍湖及其他河渠相連,共同形成鄭東新區碧波蕩漾的綠色生態水系,擁有開展水上運動得天獨厚的絕佳條件。
龍子湖或寧靜如鏡,或波光粼粼,讓人陶醉其中。而環繞龍子湖水系的龍子湖公園不斷改造升級,成了市民們休閑娛樂、親近自然的理想場所。
龍子湖公園于2014年3月開工建設,2017年10月建成開放,總面積約197.6萬平方米,其中綠地面積約102.6萬平方米,各類植物品種500余種,種植量10萬余株。
公園被中間的智慧島和橋梁分割成了東湖、南湖、西湖和北湖4個部分,4個湖泊既獨立又相連,形成了一個環島內循環水系。公園內水域面積約95萬平方米,內環岸線長5.12千米,外環岸線長6.52千米,蓄水量220萬立方米,是鄭東新區重要的開放性生態濱水公園和“城在園中,園在城中”的復合型生態濱水公園,是鄭東新區大生態建設的示范工程,更是鄭東新區綠地系統規劃和鄭州市整個生態回廊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然親民“環形共生”
在龍子湖,湖泊好似珍珠翡翠鑲嵌在濕地上,滋養著無數的生物,形成一幅生動的自然畫卷。公園規劃設計遵循“自然親民”理念,運用傳統園林手法,追求隨勢賦形,利用地貌的起伏,把溝壑、沙丘、植樹、綠化和建設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建設時,龍子湖公園處處體現環保及“海綿城市”建設理念。
在生態自行車道設計建設時,公園采用環保材質施工,由透水混凝土鋪筑,墊層、基層、面層均采用透水的空隙結構,使自然降水能透過硬質鋪裝滲入地下,達到減少地表徑流同時補充地下水的作用,形成了以透水鋪裝為主、碎石鋪筑為輔的生態交通體系,切實踐行了“海綿城市”的建設要求。
在綠坡設置上,采取生態植草排洪溝,底部鋪設保水度高、透氣性良好的麻椰固土毯,既保持水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保護邊坡土壤不受雨水侵蝕,使自然降水經綠地吸收蓄存,富余部分流入排洪溝、沉沙井等層層沉淀過濾,最終排入湖中,又增加土壤肥力與微生物營養,最終達到“環形共生”的可持續發展設計主題。
碧玉妝成一步一景
在龍子湖,每一滴湖水都蘊藏著生命的秘密,龍子湖公園生態景觀中的每一個漣漪都講述著大自然的故事。
疏林草地,繁花似錦。龍子湖公園內景觀按照道路和水系自然劃分為12處景園。其中,內環綠帶分為城市陽臺、藥草養生園、動感森林、雕塑花園、消暑花園、管理服務區,外環綠帶分為認知花園、循環花園、臺地花園、五彩林帶、荷香公園、婚慶公園。通過簡潔流暢的地形、大面積的草坪和高大喬木組合,塑造出疏林草地的景觀效果,節奏舒緩、富有韻律。漫步林中,視線時而疏朗,時而幽閉。同時,栽植矮生波斯菊、黑心菊、大濱菊、馬藺、常夏石竹、蒲公英、金雞菊、紅花酢漿草、紅王子錦帶、玉簪等數十種草本花卉,一年之中三季有花,芬芳馥郁。走進其中,感受到的是充滿活力、蓬勃向上的熱烈氛圍,體驗的是有山有水、心曠神怡的自然生態。
碧玉妝成,親水校園。龍子湖公園景觀規劃力求塑造豐富具有變化的自然環境空間,與周邊高校景觀相互融合,以形成學子們的戶外舞臺,激發學子們參與、創造的熱情為主線,著力打造具有校園特色的濱水景觀空間,具有濃厚校園文化特點的特色景觀文化空間和共享景觀文化空間,成為各校內景觀的有益補充,形成了“親水校園”的特色景觀。
候鳥棲息,水清天藍。龍子湖通過底質改良、沉水植物種植、底棲生物和魚類投放等措施,構建水生態系統,增強水體自凈能力,吸收降解水體中的污染物,使湖區水質達到地表水Ⅳ類水質標準。自水域形成以來,共有喜鵲、啄木鳥、野鴨、天鵝等各類遷徙候鳥在此停留嬉戲。目前,常有野生動物20多種、2000余只,形成了人與動物和諧共生的美麗畫面。
科創高地璀璨明珠
龍子湖的湖心島也是中原龍子湖智慧島的核心區域。作為河南首個省級雙創載體及科技創新政策先試先行示范區,龍子湖智慧島聚焦中原科技城人工智能、算力、數據、生命科學、量子、軟件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以集聚創新人才和科創企業為核心,以孵化、轉化、產業化為驅動的國家級雙創示范區,推動國家創新高地建設,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河南方案”,成為引領中部地區雙創發展的新引擎。
作為科技創新政策先試先行示范區,智慧島已構建省市區三級聯動的政策體系。通過政府引導、資源整合、要素集聚等,搭建起“空間+孵化+基金+服務”的創新創業服務鏈條,為科創“種子”提供從原始創新到產業化的全流程服務,建立“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梯次培育機制,形成了一流創新生態小氣候。集中布局了河南省科學院、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嵩山實驗室、華為等一大批科研機構及科技型企業,帶動產業鏈相關企業,打造了千億級的數字產業集群。島內匯集了大量科研專家,吸引各類高層次人才、海外海歸人才,構建起從院士到高層次人才,再到優秀大學畢業生的全覆蓋、多維度人才政策體系。累計引進國內百強私募基金機構如中金資本、中國國新、前海方舟等一批國際知名基金機構,集聚了全省六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認繳管理規模逾1700億元,強化科技金融支撐作用,推動科技創新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
目前智慧島已初步形成一流創新創業生態圈,打造了獨具特色的科技創新運營模式。在空間發展、政務服務、科技服務、金融支撐等方面持續優化,構建了標準化、規范化、公開透明可預期的科創環境和全鏈條科創服務體系,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強化產業支撐,助力中原科技城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提供科技支撐。
2023年,龍子湖被評為鄭州市市級幸福河湖,一個生態之腎、產業高地的完美綻放,繪就出龍子湖獨有的生命華章。
記者 覃巖峰 李宇航 通訊員 馬若青 李哲卓 文/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