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下的中牟景色
在華夏文明的璀璨星河里,中牟靜臥于黃河之畔,像一枚被歲月打磨的溫潤玉玨。
千年時光漫過官渡古戰場的金戈鐵馬,掠過潘安故里的風雅流韻,在賈魯河畔凝成一汪波光粼粼的墨色。當晨光漫過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的黃土幕墻,當暮色浸染方特樂園的夢幻城堡,歷史的厚重與現代的霓虹在此編織成錦——這便是中牟,一座左手執卷、右手握光的詩意之城,每一粒泥土都藏著故事,每一縷風都在訴說著跨越時空的璀璨與新生。
溯源古韻,探尋歷史的沿革
中牟縣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別稱猶如璀璨的星辰,鑲嵌在華夏文明的長卷之上。早在西周時期,這片土地便因為水草豐美、林木蔥郁,被稱作“圃田”。
《詩經·鄭風》中“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的浪漫詩篇,相傳便誕生在圃田澤畔。
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中牟縣又以“清邑”之名載入史冊。春秋時期,這里作為鄭國的重要城邑,城墻高聳,城郭繁華。《左傳》中記載,清邑憑借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各國往來的交通要道,城內商賈云集,街道上車水馬龍,各類店鋪鱗次櫛比。
西漢初年,中牟縣正式建縣,自此開啟了長達2200多年的歷史征程。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當時的中牟縣轄區廣闊,涵蓋了如今中牟及其周邊的大片區域。建縣初期,朝廷推行休養生息政策,中牟縣的老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官府大力興修水利,開挖溝渠,將水源引入農田,使得大片荒地得以開墾。田野間,阡陌縱橫,百姓們辛勤勞作,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同時,中牟縣憑借其交通樞紐的地位,成為中原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南來北往的商隊在此停留,帶來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與商品,進一步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繁榮。
東漢時期,魯恭任中牟縣令,其治縣事跡成為千古佳話。據《后漢書·魯恭傳》記載,魯恭以德治縣,推行仁政,重視教化。他深入民間,體察民情,關心百姓疾苦,致力于解決百姓的實際困難。在他的治理下,中牟縣社會安定,百姓和睦。最為人稱道的是“魯恭三異” 的故事:其一,蝗蟲不入境,莊稼得以茁壯成長;其二,化及鳥獸,象征著仁愛布于天地之間;其三,兒童有仁愛之心。這些奇異的現象,實則是魯恭治理有方、德行感化的結果,也讓中牟縣成為當時遠近聞名的模范縣。魯恭離任時,百姓們依依不舍,紛紛落淚相送,他的事跡也被后世傳頌,成為官員廉潔奉公、愛民如子的典范。
時光流轉,歷經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動蕩,中牟縣雖飽受戰亂之苦,但依然頑強地延續著文明的火種。隋唐時期,隨著大運河的開通,中牟縣的交通更加便利,經濟再次迎來發展機遇。縣城內店鋪林立,手工業發達,產品遠銷海內外。宋代,中牟縣成為當時的首都東京汴梁的重要屏障,城市建設進一步完善,街道寬闊,建筑精美,商業繁榮,文化昌盛,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眾多詩詞佳作。
元明清時期,中牟縣在歷史的浪潮中幾經沉浮。明清時期,黃河多次泛濫,中牟縣百姓受災嚴重,但他們憑借著堅韌不拔的精神,一次次重建家園。而且農業、手工業得到進一步發展,當地的農產品和手工藝品在中原地區頗具盛名。同時,中牟縣的教育事業也蓬勃發展,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人才。
梁惠王墓靜靜地矗立在中牟縣的土地上,訴說著戰國時期的風云變幻。這座古墓墓冢高大,相傳梁惠王在位期間,魏國國力強盛,他大興土木,為自己修建了這座陵墓。墓中陪葬品豐富,有精美的青銅器、玉器、陶器等。歷經千年風雨,雖然陵墓曾遭盜掘,但依然能從殘存的遺跡中感受到當年的輝煌。如今,梁惠王墓雖然已經斑駁陸離,但仍能讓人想象出當年葬禮的隆重場面。
蕭何墓,作為漢代開國功臣蕭何的安息之地,承載著人們對這位賢相的敬仰與追思。蕭何一生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汗馬功勞,他制定律法、治理國家,為漢朝的繁榮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蕭何墓位于中牟縣的幽靜之地,每逢清明時節,當地百姓和慕名而來的游客都會前來憑吊,表達對這位先賢的緬懷之情。
官渡之戰是中牟縣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兩大軍事集團在官渡展開了一場決定天下歸屬的生死較量。據《三國志》記載,當時袁紹率領十萬大軍南下,企圖一舉消滅曹操。曹操則憑借著官渡的有利地形,以兩萬兵力頑強抵抗。戰場上,硝煙彌漫,喊殺聲震天。曹操采納謀士許攸的建議,奇襲袁紹的糧草輜重基地烏巢。夜色中,曹軍將士們手持火把,如猛虎下山般沖向烏巢。火光沖天,袁紹的糧草瞬間化為灰燼,袁軍軍心大亂。曹操抓住戰機,乘勝追擊,大敗袁紹。官渡之戰后,中牟縣有曹公臺、袁紹崗等歷史遺跡。站在官渡古戰場的遺址上,極目遠眺,仿佛能看到當年金戈鐵馬、硝煙彌漫的戰爭場面,令人仿佛回到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中。
中牟縣這片土地上藏著無數名士的傳奇。潘安故里的桃花灼灼,相傳他每次駕車出洛陽道的時候,都會引得女子們擲果盈車。如今,走進中牟縣的潘安園,這里立著潘安的雕像,衣袂飄飄間,似乎能夠看見那個寫出悼念亡妻詩篇的深情才子。史可法生活的后史莊村,留著他當年讀書的腳印,站在這里,仿佛能夠聽到他在固守揚州城時的“城存與存,城亡與亡”的錚錚誓言。
中牟縣還有孔子回車處,據說,當年孔子師徒行至此處,遇到了奇童項橐,項橐三個問題難倒了孔子,孔子非常謙虛地向項橐請教,并以項橐為師,然后掉轉車頭原道而返,于是,留下了孔子回車的傳說。歷經千年風雨,這個傳說依然在中牟縣廣為流傳。箜篌城遺址讓人遙想當年,宮廷樂師在此奏響箜篌那“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的天籟。
今時盛景,領略現實的風姿
黃河在中牟縣的北邊向東流淌,春日里,灘涂上的野桃花、二月蘭次第綻放,與遠處的風車、草垛構成了油畫般的景致。黃河漲水時,濁浪拍打著岸邊的巨石,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仿佛是母親河在訴說著千年的滄桑。夕陽西下,黃河河面上浮光躍金,風聲與水聲交融,在暮色中久久回蕩。
中牟縣被設為中牟新區后,城市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曾經的城郊之地,如今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現代化的建筑群錯落有致。寬闊平坦的道路縱橫交錯,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地鐵線路的開通更是讓中牟縣與鄭州主城區緊密相連。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學校、醫院、商場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中牟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更是成果斐然。新建的生態公園星羅棋布,綠樹成蔭,繁花似錦。公園內,湖水清澈見底,湖面上波光粼粼,湖邊的步道蜿蜒曲折,是市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賈魯河生態廊道經過整治后,河岸兩側綠樹成蔭,花草繁茂,成為城市的天然氧吧。同時,中牟新區還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和污水處理,空氣質量和水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提升,一幅生態宜居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在產業發展方面,中牟新區依托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全力打造文化旅游產業集群。除了已有的綠博園、方特、建業電影小鎮、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海昌海洋公園等八大主題樂園外,還不斷引進新的文旅項目,推動文旅產業向高端化、多元化發展。同時,中牟新區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吸引了眾多知名企業入駐,為城市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報記者 盧文軍
通訊員 李少波 王吳軍
潘建勛 文/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