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上午,鄭州市宇新街2號省高法家屬院內,假期中的燃氣施工顯得格外“安靜”,刷漆、管道壓力測試、燃氣管道防碰撞安裝,盡量以“無聲”作業方式,讓假日的氛圍也有安全的保障。鄭州華潤燃氣北區管線所巡檢班長張鴻潮正半蹲在一處銹蝕的燃氣管線旁,手持檢測儀反復核對數據,額頭的汗珠在陽光下格外醒目。
“保壓測試已通過,但這3戶的違建壓占管線問題不解決,新管網就沒法通氣。”張鴻潮指著被居民私自圈占的燃氣管線,語氣焦急卻堅定。
這是鄭州市老舊燃氣管網改造攻堅的典型場景。自2022年市政府啟動專項改造以來,像張鴻潮這樣的“燃氣管網衛士”已累計改造447公里庭院管網。
2025年,還有60余公里老舊燃氣管道等待施工改造。目前,金水路以北、中州大道以西、京廣快速路以東區域已有18個小區完成“煥然一新”,另有14個小區正在施工中,整體進度穩步推進。
一線直擊:
用真誠打通群眾“心結”
“您看這管道銹蝕得多嚴重,就像人身上的‘血管’堵了一樣,不治真要出大事!”在廣電廳家屬院施工現場,張鴻潮舉著一段剝落的銹管,向圍觀的居民現場教學。
去年4月,這里曾因居民抵觸陷入僵局,他連續一周每晚登門,用手機展示燃氣事故案例,最終用真誠耐心換來用戶的理解。如今,那位曾不太配合的老大爺成了小區改造的“義務宣傳員”。
這種“白+黑”的溝通模式已成工作常態。在省高法家屬院,面對3戶拒拆違建的居民,張鴻潮帶領著潤燃牛師傅服務隊上門溝通5次,甚至幫住戶設計違建改造方案。“今天下午我們約了街道、執法部門開協調會。”張鴻潮抹了把臉上的灰塵說,“總要找到既安全又讓群眾滿意的平衡點。”
民生工程:
改的是管道,暖的是人心
施工現場,新型PE管材在陽光下泛著藍光。“現在的新型管材能服役50年,但安裝要像繡花一樣精細。”為減少擾民,鄭州華潤燃氣創新“錯峰施工+微創作業”模式:新管網凌晨鋪設,舊管網切換選擇上午9~11點非用氣時段,每次停氣不超過2小時。
記者現場了解到,鄭州華潤燃氣庭院老舊燃氣管網改造選用新型PE管材,設計壽命不低于50年,耐腐蝕且后期維護簡便。改造采用先鋪設新管網、再整體切換舊管網的方式,新老管網切換時在非用氣高峰時段短暫停氣。同時,鄭州華潤燃氣創新性地實施“一路一策”“一院一案”的改造模式,針對不同小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選用不同方案進行改造,在最大程度減少對居民生活起居影響的情況下,讓居民改得開心、改得安心。
夜幕降臨,張鴻潮的手機又亮了起來,是明日要繼續協調的下一個施工點位清單。在這座城市的地下,老舊管網隨著歲月的輪回還在持續滾動增加著,還有無數地下“鋼鐵血管”等待煥新,而守護它們的,正是這些用腳步丈量民意、用專業化解難題的潤燃牛師傅服務隊的“管網衛士”們。據悉,鄭州華潤燃氣已啟動動態風險評估機制,未來3年將持續推進管網智慧化升級,讓安全與守護流淌進更多街巷樓宇。
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海涵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