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成蔭,蟬聲陣陣。產業向“新”,發展提“質”。鄭州正在加快打造算力之城、人工智能之城、量子之城、氫能源之城,盡快形成以新質生產力為先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傳統產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算力、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的強勢帶動下,鄭州一季度交出一份亮眼的“科技答卷”。 一季度,全市上下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力促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不斷推動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
產銷雙增
宇通客車一季度營收64.18億元
從炎熱的沙漠到寒冷的極地,宇通客車的身影無處不在,詮釋了中國制造的韌性。?宇通新能源客車更是如一縷綠色清風,為全球可持續交通注入東方智慧。?宇通的車輪從鄭州奔赴全球,車上不僅載著乘客,更載著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決心。
4月25日晚,宇通客車發布2025年一季報。一季度宇通客車營收64.18億元,歸屬上市公司的凈利潤7.55億元。根據此前發布的產銷數據快報,宇通客車一季度生產客車8934輛,同比增長6.85%;銷售客車9011輛,同比增長16.56%,產量銷量同步增長。
國內市場方面,宇通實現了高頻次、多車型、跨區域批量交付。如130輛宇通純電動公交交付唐山,精準服務城市多樣化出行;宇威E10DD批量交付天津,賦能當地綠色交通建設;96輛宇光E10交付內江,成為2025年國家“以舊換新”政策落地后內江首次大規模公交更新;100輛宇通客車交付廣州,涵蓋純電動客車C11E、C12E等多款熱銷車型。
海外市場則貢獻了另一增長極。中東、中亞、南美、歐洲、非洲等市場多點并進,宇通客車在多地實現批量交付。其中,287輛純電動客車交付挪威,希臘復購的100輛新能源公交車在雅典投入常態化運營,60輛雙源無軌電車交付厄瓜多爾……據宇通客車海外負責人介紹,一季度宇通還在坦桑尼亞、津巴布韋舉辦了大型新車發布會,有效提升了全球市場的品牌聲量和產品價值傳遞。
值得關注的是,一直在大型客車領域領跑的宇通,一季度實現輕型客車銷售1750輛,同比增長129%。宇通客車高度重視研發,致力于圍繞用戶痛點,在新能源關鍵核心技術、智能網聯、高端制造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為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地位打下了基礎。
近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河南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16.76萬輛,居全國第十位。而去年鄭州市汽車產量首次突破100萬輛,達到112萬輛,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汽車產業是鄭州市確定的戰略支撐產業之一,汽車產量占全省的80%以上。全市擁有宇通客車、東風日產鄭州工廠、鄭州日產、上汽乘用車鄭州基地、海馬汽車、少林客車、比亞迪等7家整車企業。
創新發展
成為全國聞名的“速凍食品之都”
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鄭州傳統支柱產業也通過技術創新煥發新活力。以三全食品為代表的現代食品工業,正是典型案例。
作為一個以農產品深加工為主的食品龍頭企業,三全食品產業鏈條上配套企業達7800多家。其中,3600多家企業提供面粉、糯米粉、肉蛋禽、油脂、糖、蔬菜等農副產品原料以及生產設備、物流設備等,帶動了我省種養殖、米面制品加工、食品機械制造、倉儲物流等20多個行業的發展,助力我省40萬農戶和上萬家中小微企業實現增收。
“鏈主”企業三全食品如今已成長為全國最大的速凍食品企業、中國速凍食品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目前,鄭州已發展成為全國聞名的“速凍食品之都”。
現代食品產業是鄭州市重點發展的六大工業主導產業和傳統支柱產業之一,產業涵蓋了速凍食品、方便食品、棗制品加工、飲料制品、乳制品、啤酒白酒、糧油精深加工、食品添加劑等眾多門類,規上食品工業企業140多家,產業整體規模近1000億元。其中,速凍食品行業在全國市場占有率超過60%,鄭州市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速凍食品生產、研發基地和物流中心。同時,棗制品行業規模居全國第一,方便面行業約占全國20%的市場份額。
換道領跑
鄭州發展新質生產力悄然提速
鄭州,地處中原腹地,九州之中,是中國古代制陶、制瓷、冶銅、冶鐵、紡織的主要發祥地。如今,鄭州的產業正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形成了電子信息、汽車、裝備制造、新材料、現代食品、鋁精深加工、生物醫藥等7個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
近日,記者從鄭州市工信局了解到,“十四五”以來,鄭州堅持制造強市不動搖,全力穩定工業經濟增長,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38.1%,達到2800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3546.6億元,全部工業總產值達到1.9萬億元。特別是2024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連續14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形成了電子信息、汽車、裝備制造、現代食品、新材料、鋁精深加工、生物醫藥等7個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蘋果手機、智能網聯客車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氣體傳感器、超硬材料、新型耐火材料、鋁板帶箔、冷鏈食品、體外診斷產品生產基地。
近年來,鄭州新興產業發展迅速。聚焦電子信息、汽車及裝備、生物醫藥、新型材料等新興產業,深入實施“一縣一主鏈”專項行動,強化招商引資、企業培育和載體建設,加快推進重點產業聚鏈成群,全市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突破8000億元,計算機整機年產量超200萬臺,汽車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汽車產能260萬輛、產量11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61萬輛,邁入全國第一方陣。裝備制造產業規模超1000億元,形成了以鄭煤機、中鐵裝備等為標志的大國重器。生物醫藥、新材料產業規模均超1000億元,超硬材料及制品占全國市場份額60%以上,成為國家12條鍛長板產業鏈之一。5家企業獲評國家“鏈主”,勇擔國家強鏈任務。智能傳感器、汽車、現代食品與加工3個產業集群入選全國百強。中牟縣新能源專用車制造產業集群、鞏義市高精鋁制造產業集群入選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鄭南商許超硬材料集群入圍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實現“零的突破”;國家級產業集群達到5個,榮獲“中國超硬材料產業地標”“中國鋁產業高地”兩張“中國最具影響力產業名片”。
鄭州正以創新為筆,在新時代的產業版圖上勾勒出高質量發展的中原樣本。
本報記者 徐剛領/文 馬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