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e86i4"><div id="e86i4"></div></b>
    2. <dfn id="e86i4"><video id="e86i4"></video></dfn>
      <xmp id="e86i4"></xmp>

    3. <b id="e86i4"></b>

      1. <tt id="e86i4"></tt>
        <b id="e86i4"></b>
        <xmp id="e86i4"><source id="e86i4"></source></xmp>

        古都鄭州:文脈傳承奏響時代新韻

        2025-05-29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當古老的商都煥發現代文藝范兒,當街舞在博物館里激情綻放,當戲劇與歷史文化相結合,當非遺表演成為景區的“壓軸好戲”……一系列文旅、文博活動接連開展,讓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滿足,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案例不斷涌現,鄭州這座擁有5300年文明史、3600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展現出文脈鄭州的時代新氣質。

        保護傳承煥發光彩

        鄭州,這片古老的土地,承載著無數的歷史記憶。從嵩山腳下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到大運河通濟渠段的悠悠水韻;從雙槐樹遺址的神秘面紗,到商代都城遺址的滄桑巨變,鄭州的每一寸土地都訴說著古老的故事。保護和傳承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不僅是責任,更是使命。

        今年4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傳來喜訊:鄭州登封的《少林寺碑碣(566—1990)》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這499通跨越千年的石刻文獻,不僅見證了少林寺的千年風雨,更成為全人類的精神文化瑰寶。鄭州,正以一種全方位、多角度的方式,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傳承,讓這些古老的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5月1日,鄭州商都書院街貴族墓地考古工地向公眾開放。市民楊女士手持“寶藏任務書”,漫步在3600年的時光長廊中,與早商時期的悠久歷史并肩而行。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館的“考古人講考古”系列講座再次開課,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聆聽青臺遺址的絲綢起源故事。這些活動,不僅讓市民近距離感受考古的魅力,更讓歷史的溫度在指尖傳遞。

        過去的一年,鄭州市文物局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和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的世界文化遺產文物本體保護工作穩步推進,關鍵遺址的考古發掘與學術研究不斷深化,鄭州第二砂輪廠砂輪成品庫及發送間等10多項文物本體修繕保護工程順利實施。這些努力,不僅讓歷史的遺跡得以保存,更讓鄭州的文化底蘊在保護中傳承。

        五一假期,鄭州的文物系統迎來前所未有的熱潮。全市文物系統累計接待游客99.43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鄭州博物館門前排起長隊,博物館成為游客熱門打卡地。文化傳承和保護工作,不僅讓璀璨文明得以延續,更讓市民群眾享受到了這座古老商都的“文化大餐”。

        文化在創新中“活”起來

        解讀商代文化,開辦“商都沙龍”,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解碼工程”入選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體驗VR技術,穿越絲綢之旅,鄭州博物館通過創意與技術相結合,輸出優質文化供給,喜提“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之名。守護好中華文脈,不僅要做好文物傳承保護工作,還要讓文化表現形式真正“活”起來。

        當前,鄭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一系列重大任務落地落實,在加快建設“中華兒女的尋根之地、中華文明的朝圣之地、中華文化的體驗之地、國學教育的實踐之地、現代文明的創新創業創造之地”的同時,促進“文商旅”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具有中華特質、中原特點、時代特征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在旅游休閑街區,工業遺存正在和現代潮流相互碰撞,“修舊如舊,新必新潮”讓鄭州記憶·1952油化廠旅游休閑街區在傳承工業文化的同時,完成了向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的邁步。在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浪潮下,銀基國際旅游度假區正在將“動物朋友”IP文創活化創新,用“活潑”“可愛”的文創形象,吸引著游客前來消費體驗。

        5月16日晚,鄭州·中國綠化博覽園內迎來一場熱鬧的“文旅市集”,來自全市多家旅游景區、旅行社、酒店民宿、餐飲美食行業的代表齊聚于此,見證“5·19中國旅游日”鄭州主題活動拉開帷幕,而這片市集的所在地正是平日“落日折疊”音樂會的專屬場地。帳篷散落,綠草如茵,從主題到活動,從場景到形式,“輕松、愜意、年輕態”正在成為文化創意的縮影,投射在城市生活之中。

        在過去的2024年,全市共接待國內游客1.7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039.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2%和13.2%,接待入境游過夜游客22萬人次,同比增長112.9%。鄭州銀基國際旅游度假區獲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鄭州記憶·1952油化廠旅游休閑街區入選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管城鄭州商都古城旅游區、中牟鄭州海昌海洋公園、鞏義青龍山生態文化旅游區獲評國家4A級景區,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使其正向著全市重要的支柱產業快步邁進。

        觸手可及幸福美滿

        文旅融合,是一場詩與遠方的交融。它不僅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還能提供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消費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近年來,鄭州在全省文旅文創高質量發展的帶動下,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新項目和新場景不斷涌現,游客們在觸手可及之間,感受外出旅行的幸福美滿。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指出,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如今,一部部有關黃河文化的實景演繹登臺表演,“文旅+非遺”正受到游客的追捧和喜愛,一舞一文之間,皆是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聲光一變,“天子駕六”的悠久歷史在車馬坑中閃爍上演;話音流轉,蘇軾與河南的情緣在舞臺表演中娓娓道來。在只有河南·戲劇幻城,以“土地、糧食、傳承”為主線的戲劇表演,將黃河文化與河南特色融入其間,傳統文化與歷史故事不再枯燥,觀眾正在通過一部又一部戲劇,了解這片土地的悠久歷史與厚重文脈。

        在鄭州海昌海洋公園,非遺、國潮、科普正在與海洋主題相融合,無論是水下“哪吒鬧海”表演還是夜晚“非遺火壺”展示,現代化景區正在與傳統非遺項目相結合,展現自己的文旅融合實踐。在建業電影小鎮,園區內各種雜技表演、非遺說書、古典戲法將傳統文化搬進場景,搬上舞臺。夜幕降臨,非遺打鐵花表演一旦開啟,便會成為景區夜晚的“壓軸節目”,吸引許多游客駐足觀看,流連忘返。

        從歷史中走來,文化遺產保護將少林寺碑碣變成“世界記憶”供游人參觀,博物館各類趣味活動從不間斷,考古工地也在節假日敞開大門,迎接著市民游客的到來。向文化中走去,商都古韻、文化街區、特色景點散布在城市間,文脈鄭州的時代新氣質通過這些文化窗口得到彰顯,文旅融合的時代畫卷也因此更加絢爛。

        歷史與現代交織,文化與生活融合。鄭州,這座古老而現代的城市,正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展現出文脈傳承與時代新韻的交響…… 

        本報記者 左麗慧 李居正/文

        唐強/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陶莎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1. <b id="e86i4"><div id="e86i4"></div></b>
        2. <dfn id="e86i4"><video id="e86i4"></video></dfn>
          <xmp id="e86i4"></xmp>

        3. <b id="e86i4"></b>

          1. <tt id="e86i4"></tt>
            <b id="e86i4"></b>
            <xmp id="e86i4"><source id="e86i4"></source></xmp>
            少妇性l交大片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