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持續性的強降雨天氣讓通信基礎設施面臨嚴峻考驗,部分機房停電、基站退服、光纜損毀、網絡中斷。通信網絡對城市、居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盡快恢復網絡暢通,鄭州移動人奔赴汛情一線,沒有電、路不通、積水深,他們肩扛人抬把沉重的設備搬運到基站下方,摸黑接線、持續工作是他們最近幾天的常態。
如今,積水逐漸退去了,雨也慢慢停了,但是移動人的搶修保障仍在繼續。“一旦供電保通,全市基站可以在1天內恢復正常。”昨日召開的防汛應急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的聲音猶在耳畔。這是通信人、更是移動人的錚錚誓言,是他們對城市、對居民的承諾,也是他們行動力的最好體現。
一次搶險就是一次戰斗。登封持續發布紅色預警,登封移動網絡部主管趙偉強第一時間趕赴汛情較為嚴重的告成鎮進行搶修,4天時間里,趙偉強參與了搬遷群眾現場應急通信車的調試開通以及告成鎮鎮區線纜、園藝場至大金店傳統機房、少林寺少林河線路搶修等諸多通信設施的搶險搶修10余次。100多個小時持續奮戰,都是在搶修路上或搶修現場。累了,他在車里稍打個盹休息幾分鐘,接著參與下一個搶修,尤其是在少林寺景區線路搶修中,趙偉強冒著暴風雨在冰冷的河水中一站就是5個小時,最終成功挽回了線纜。因為長時間雨淋、河水浸泡、再加上休息時間不足,趙偉強已出現虛脫現象,同事們都勸他休息。但趙偉強卻不以為然地說:“還有好幾個基站還停著電,我休息一會兒,還得趕過去。”
在鄭州移動,這是每個網絡保障人員的常態。“通宵達旦進行通信保障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鄭州移動中原分公司網絡部主管李壘,有著18年的基層網絡工作經驗,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鄭州大型賽事、活動的現場,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在此次汛情搶修中,李壘兩天兩夜只睡了三個小時,逐一排查每處站點是否恢復、油機發電人員是否到位、進水的機房是否已經排水完畢,看著一個個基站逐漸恢復,他疲憊的臉上終于有了一絲輕松。
暴雨無情,時間無情,瓢潑大雨中,位于惠濟區北部的花園口變電站出現故障,鄭州最重要的供水站點之一,中法原水廠同時失去了電力保障,對鄭州市北部及東部近300萬人的飲水問題造成巨大的影響。時間緊、任務重,形勢嚴峻、情況不明。正在休假的張石巍馬上結束假期,輾轉趕回鄭州移動,跟同事們一起踏著泥濘、沿著崎嶇,向著花園口變電站進發。路面積水,蹚水走;路面濕滑,推車走,第一時間扛著設備和備用電源沖進搶修現場,在最短時間建好了移動基站,為變電站搶修現場架起了暢通溝通的“橋梁”。經過48小時的堅守和奮戰,花園口變電站按照既定計劃于7月22日24:00前恢復供電,同步停產的各水廠已恢復生產供水。累,很累,帶著一身泥水撤下來張石巍,輕輕松了口氣說,“可算中了!”
中牟阜外華中醫院汛情嚴重,移動發電機、設備報廢,使抗洪搶險工作受到阻力。中牟分公司網絡部楊建偉自7月19日晚就帶領網絡部成員全天24小時在崗。他們背著光纜、扛著熔接機、光腳蹚水進入故障區域,冒雨搶修,任憑雨水沖刷。因賈魯河泄洪影響,阜外醫院水深2米,油機、設備無法進入,他們多方協調借到一個皮劃艇,當時皮劃艇已被污水沖到深水區,李宏彬換上救生衣,手拿繩子,把皮劃艇拽了出來。淺水區行駛較慢,為節約時間,他跳下水和武警官兵一起在水中推著游艇向前跑,腿劃傷了也顧不上處理。通過多方協作和攻堅克難,目前阜外醫院已可以實現基本通話。
大水無情,鄭州有愛。好心的哥,冒雨為直播現場被困的公交車乘客送上飲水與食物;積水中,素不相識的攙扶與互助;地鐵上,眾人合力掰開地鐵門救出被夾到的手……在網絡搶修的路途中,移動人也不忘幫扶受困的居民。惠濟分公司網絡搶修工作人員在惠濟區河務局家屬院遇到一位83歲老太太,家中斷水斷電斷網3天,無法求助,聯系不上家人,他第一時間幫助老人聯系上了親人。不待老人道謝,他就轉身奔赴搶修的現場。鄭州移動營業廳在汛期為用戶提供延遲停機服務,為無法回家的市民提供免費充電和熱水服務。
眾志成城筑防線,同舟共濟戰汛情。一個個汛情嚴重、突發的區域,總有移動人的身影,他們克服萬難,第一時間達到現場,經過2天的持續作戰,鄭州受汛情影響的移動通信基站已恢復開通3869個,為用戶發送4億條預警提醒短信,為郭家嘴水庫汛情發送汛情提醒通知395萬條。網絡暢通的背后是一群人的晝夜堅守,是風雨中無畏前行的移動力量,是愈挫愈勇的堅定腳步。致敬最美移動人。
李冬生 陳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