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安置性住房項目在提升城市規劃、改善回遷群眾住房環境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總有不法分子利欲熏心,將“黑手”伸向該領域。近期,鄭東新區公安分局就成功打掉一個以提供安置房集體裝修為幌子的詐騙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3人,涉案金額110萬元。
村民報警:有人以集體裝修為由進行登記,可村里并無集體裝修計劃
2020年11月以來,鄭東新區分局豫興路派出所陸續接到轄區村民舉報,稱有一伙自稱為某裝修公司的人員,以能為村里安置房集體裝修為由,在村內進行宣傳登記。這一情況,立即引起了公安機關的重視,鄭東新區分局迅速抽調警力組成調查組展開工作。
經初步調查,該村二期實有村民安置用房1800余套,村民委員會從未有過要為安置房集體裝修的計劃,更沒有委托任何單位或個人開展此項工作。那么這些人為何又要打著幌子進行宣傳?他們的目的到底何在?針對這一情況,豫興路派出所民警隨即將調查的重點放在這個所謂的裝修公司身上。隨著調查的深入,該裝修公司的負責人趙某進入公安機關的視線。
一枚假公章、一份假合同,差點讓趙某血本無歸
通過調查,偵查員發現,趙某在鄭州長期從事建筑裝修業務,2020年8月,其通過中間朋友介紹,認識社會閑雜人員鄭某。鄭某自稱跟村里有關系,有能力協調到數千套安置房集體裝修的工程,并可以幫助趙某順利承攬到該項目。趙某看到商機不錯,便動了心。
為了徹底讓趙某相信自己的“實力”,鄭某向其介紹一名自稱為村干部的男子李某,而且還通過李某獲得一份蓋有該村村委會公章的委托裝修合同協議,并帶著趙某實地來到安置區進行查看。這樣幾次三番下來,趙某逐步打消了顧慮,很順利的與鄭某、李某要求的一家公司簽訂了裝修合同。合同一簽訂,鄭某、李某馬上就以工程需要先行支付每戶1000元錢的垃圾清運費和管理費為由,從趙某處索要錢款,先后要了110萬元。此時的趙某渾然不知,直到公安民警找到他時才恍然醒悟。
結合前期調查取證,偵查員迅速鎖定鄭某、李某、劉某3人具有重大作案嫌疑。2020年11月29日,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民警分三路分別將李某、鄭某、劉某成功抓獲。
據鄭某供述,在得知鄭東新區某村安置房即將分配的消息后,他盯上村民有裝修需求這一情況,便經劉某介紹,與該村鄰村的村民李某相識。3人經密謀協商,利用李某系本地村民的身份,編造可以幫助承攬1800套安置房集體裝修為由,偽造村委會公章、虛構委托施工協議,開始尋找作案目標,并最終對受害人趙某實施了犯罪。
趙某之所以對3名犯罪嫌疑人深信不疑,除了鄭某等人陪著實地查看安置區、安置房外,最重要的就是那份蓋有村委會的公章的裝修委托協議,加上李某系本地村民,自稱有能力協調很多關系承攬工程,最終這一枚假公章、一份假合同,差點讓趙某血本無歸。
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鄭某、劉某因涉嫌詐騙罪,已被鄭東新區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警方在此提醒,當前各種以介紹工程、轉包項目為由的噱頭花樣繁多,大家一定要擦亮雙眼,捂緊錢袋,切不可盲目輕信那些所謂的關系與“自己人”。一旦發現被騙,及時報警求助。
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玉東?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