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絕“傍名牌”“蹭流量”、避免“自動跟價” “過度補貼”、禁止虛構原價虛假優惠……雙十一”臨近,為進一步規范網絡交易平臺促銷行為,維護公平有序的網絡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和守法經營者的共同權益,10月30日,省市場監管局發布“雙十一”網絡集中促銷合規提示,提醒商家誠信合法經營,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省市場監管局要求,電商平臺應嚴格履行審查核驗、信息公示等法定義務,確保經營者信息真實有效。經營者開展直播帶貨等經營活動,應以顯著方式展示商品和服務、售后等信息,并暢通退換貨渠道。不實施“傍名牌”“搭便車”“蹭流量”、商業詆毀和違法有獎銷售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不通過組織虛假交易、虛假評價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從售前到售后,透明誠信合規運營,守護消費體驗。
應明確平臺規則適用范圍和具體情形,保護商戶自主定價權,不在保證金和處罰等規則中設置不公平不合理條款造成商戶利益受損,避免“自動跟價”“全網最低價”“過度補貼”等造成“內卷式”惡性競爭。不在規則協議中設置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自身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完善維權機制,暢通訴求渠道,維護各方權益。
同時,應明確公示收費項目、內容和價格或者計價方法,不通過巧立收費名目、復雜計算方法、不依法公示收費項目規則等方式造成收費不透明。應優化收費定價機制,避免因營銷推廣費用不合理上漲、抽成過高等造成商戶負擔過重。經營者應合理定價并明碼標價,不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不在標價之外加價或收取未予標明的費用,虛構原價、虛假優惠折扣或實施其他價格欺詐。
省市場監管局還提醒,電商平臺應強化對產品信息檢查審核,遏制因平臺審核把關不嚴造成產品假冒偽劣問題。積極推行重點產品質量安全賦碼核驗,通過生產源頭賦碼、平臺驗碼亮碼、消費者識碼用碼,辨真偽、溯源頭,提升產品質量,遏制“貨不對版”、假冒偽劣等問題。
消費者應理性購物,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采購,避免因“低價誘惑”或“湊單滿減”沖動購買不必要的商品。選擇在信譽良好、資質齊全的正規平臺或商家進行消費。仔細閱讀交易條款,警惕字體細小、隱藏較深或免除商家核心責任、加重消費者義務的條款,并保留訂單截圖、支付記錄等憑證,遇糾紛可通過12315熱線或全國12315平臺維權。
市場監管部門堅持監管規范與促進發展并重,聚焦平臺規則、收費及直播電商亂象等群眾關切、輿情集中的突出問題,強化監管力度,規范網絡市場秩序,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各方互利共贏。
記者 李愛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