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上點一點就能提交救助申請,沒想到你們還特地跑過來,這心里又暖又踏實。”近日,鞏義市杜甫路街道的霍老師接過民政社工送來的慰問品激動地說。當日,在鄭州市民政局、鞏義市民政局的指導下,杜甫路街道民政服務站聯合轄區社區開展入戶幫扶,用專業服務為這個自閉癥家庭送上“心理健康大禮包”,更用“線上+線下”的聯動服務,讓政策溫度直抵人心。

霍老師的兒子患有自閉癥,長期的康復訓練與心理疏導讓這個家庭承載著不小的壓力。此次幫扶前,霍老師曾通過剛上線的“河南救助通”微信小程序咨詢救助政策——這個10月中旬在全省正式運行的服務平臺,將救助窗口延伸到指尖,足不出戶就能申辦救助業務。而考慮到特殊家庭可能存在的操作不便,杜甫路街道民政服務站同步啟動線下響應,社工帶著慰問品主動登門,既實現了“數據多跑路”,更守住了“服務不缺位”。
入戶現場,社工先是與霍老師促膝長談,把孩子的康復進展、家庭困難一一記在臺賬上,用溫言軟語緩解她的心理壓力。另一邊,社工拿著色彩鮮艷的教具與孩子互動,通過感官訓練游戲引導他參與,一點點幫孩子提升社交與認知能力。
“鄭州市對心智障礙兒童有專門的康復補助,咱們這就幫您整理材料……”社工邊示范護理技巧,邊講解鄭州的專項幫扶政策,從康復補貼標準到融合教育資源,把政策細節講得明明白白。
霍老師看著孩子臉上難得的笑容,不住道謝:“不只是送東西,你們講的政策、教的方法,才是真能幫上忙的‘硬貨’!”
這場精準幫扶,正是杜甫路街道“螢火計劃”的生動實踐,更是鄭州民政政策落地的鮮活縮影。作為街道聚焦重大疾病患者及家庭打造的幫扶項目,“螢火計劃”以“微光成炬,溫暖生命”為核心理念,構建起“慈善鏈接+醫療支持+心理疏導+社會融入”的四位一體體系。而這背后,是鄭州市對特殊群體的政策托底——從聯合多部門出臺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服務意見,到投入資金購買專業社工服務;從設立特殊教育專項經費,到支持“聽心語”實驗班等融合教育項目,政策的支撐讓每一份微光都有了匯聚的力量。

鞏義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在談及此次活動時表示:“社會救助既要‘快響應’,更要‘暖落地’。‘河南救助通’的上線實現了服務提速,而線下入戶則守住了服務溫度,這種‘線上申請+線下走訪’的模式,正是我們落實‘民政為民’理念的具體實踐。”
該負責人進一步指出:“自閉癥家庭等特殊群體的需求既有共性又有個性,鄭州市的專項政策為我們劃定了幫扶底線,而‘螢火計劃’這樣的基層探索則讓服務更具精度。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線上線下’融合救助模式,以政策為支撐、以專業社工為紐帶,把康復指導、心理疏導、資源鏈接等服務送到更多特殊家庭身邊,讓每一束‘螢火微光’都能得到呵護,最終匯聚成照亮民生福祉的溫暖光芒,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記者 陶然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