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敬老月的風剛吹暖社區,重陽的喜氣就跟著非遺花饃香飄進了薛店鎮常劉社區。10月20日,新鄭市民政局搭臺、志愿者協會牽頭,把一堂滿是煙火氣的花饃課,送到了老人們的身邊。

“您看這面團,得揉到不粘手、有彈性才行!”花饃傳承人任老師剛把發好的面團擺上桌,圍坐的老人們就湊了過來——張奶奶戴著老花鏡,手指輕輕戳了戳面團,笑著說“這面發得真喧乎”;李爺爺干脆掏出手機,鏡頭對準案板,“得拍下來回家琢磨”;旁邊的王阿姨更直接,伸手就捏了一小塊面團,跟著任老師的動作搓起了小球。
任老師邊示范邊把面團分給大家,指尖翻飛間,一塊面團先搓成圓滾滾的球,再用拇指按住中間轉著圈捏,轉眼就捏出了福袋的褶皺,最后點上一點紅,“您瞧,這福袋就像剛裝滿了福氣似的!”

鏡頭掃過操作臺,滿是讓人嘴角上揚的畫面:有人捏壽桃時把“桃尖”捏歪了,自己先笑出了聲,旁邊的阿姨立馬湊過來幫忙調整;有人怕記不住步驟,讓志愿者在紙上畫了簡單的示意圖,貼在面前的桌子上;還有人捏完一個福袋,舍不得放下,舉著跟身邊的老伙計“比美”,“你看我這個袋口捏得勻不勻?”任老師也沒閑著,一會兒蹲在張奶奶身邊,手把手教她壓壽桃的紋路,“用刀背輕輕劃三道,別太用力,這桃兒就有靈氣了”;一會兒又走到李爺爺旁邊,幫他把面團揉得更筋道,“您力氣大,多揉會兒,蒸出來的花饃更軟和”。

不一會兒,案板上就擺滿了老人們的“作品”:粉撲撲的壽桃頂著尖尖,圓鼓鼓的福袋綴著紅點,還有人突發奇想,捏了個小小的“元寶”,說是要給家里的孫輩當小玩意兒。
張奶奶捧著自己做的壽桃,湊近聞了聞面香,眼里滿是歡喜:“活了大半輩子,還是頭回學做這非遺花饃!敬老月里學個新本事,重陽節蒸出來給孩子們嘗嘗,多好啊!”
李爺爺也舉著手機,給剛做好的福袋拍了張特寫,“我得發個朋友圈,讓大伙兒看看咱老年人的手藝!”
活動快結束時,新鄭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走到老人們中間,看著滿桌的花饃,笑著說:“敬老月不只是送關懷,更要讓老人們玩得開心、學得充實。咱們把非遺花饃課搬進社區,就是想讓老人們在動手的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味兒,也讓重陽佳節的祝福,揉進每一個面團里。”最后還承諾,未來,新鄭市將會繼續結合老人們的喜好,在各類傳統節日開展更多像這樣有溫度、有新意的活動,讓敬老愛老的心意,不止在重陽,更在日常的每一天。

最后,老人們捧著自己做的花饃,在鏡頭前合影,臉上的笑容比桌上的壽桃還要鮮活——那笑容里,有學會新技能的滿足,有重陽將至的期待,更有敬老月里實實在在的暖意。
記者 陶然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