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鄭州商城發現70周年的重要紀念節點,“鄭州商城與夏商文明暨鄭州商城發現70周年學術研討會”于2025年10月19日在鄭州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會議是深入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的具體行動,旨在系統梳理鄭州商城七十年來考古工作的標志性成果,深化夏商文明研究,加強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為服務文化強省戰略、支撐國家“夏商文明研究工程”筑牢學術根基。


會議現場
研討會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中國考古學會夏商考古專業委員會、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城市考古與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共同主辦。
開幕式上,國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長閆亞林,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黃東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終身學術成就獎獲得者、研究員楊育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黨委書記劉海旺分別致辭,河南省文物局局長任偉主持開幕式。
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和嘉賓還有河南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常軼旸,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鄭州大學終身榮譽教授劉慶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王巍,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會長、研究員孫英民,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紅軒等。本次研討會匯聚了來自國內外240余位專家學者,其中國內代表涵蓋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科研機構與高校,國際代表包括劍橋大學、達特茅斯大學、大英博物館等知名機構的學者,共同聚焦夏商文明研究展開深入研討。

閆亞林司長講話
國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長閆亞林在開幕式致辭中,首先對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并向長期深耕鄭州商城考古一線的專家學者致以敬意。他表示,夏商時期是中國早期王朝國家形成的重要階段,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夏商考古與歷史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1950年鄭州二里崗與鄭州商城的考古發現,拓展了商文化時空范圍,70年來始終是早商文化、商代都邑等研究的核心議題,培養了大批考古人才,積累了古今重疊型城市考古經驗,為現代城市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優秀案例。河南省鄭州市將文化遺產保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落實“先考古后出讓”,取得書院街貴族墓等重要新發現,建成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文化地標,實現了“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站在新起點,閆亞林司長代表國家文物局提出三點要求:一是持續拓展考古研究深度廣度,按照夏商文明研究工程部署,深化鄭州商城資料梳理與闡釋,加快積壓考古報告出版,建立“考古一張圖”,統籌二里頭、殷墟等都邑考古,打造夏商文明研究高地;二是擔當文明傳承基石,融入國家重大戰略,建好用好遺址公園與博物館,豐富展覽內容,提升研學教育質量,為河南文旅融合與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三是統籌謀劃、開創新局面,推進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整合省市考古資源,深化與科研機構合作,弘揚老一輩學者優良傳統,為建設中國特色考古學作出新貢獻。

黃東升廳長致辭

任偉局長主持開幕式
河南省文物局局長任偉在主持開幕式時表示,鄭州商城作為深植于現代都市肌理的商代早期都城,歷經七十載考古耕耘,仍以厚重的文明根基持續照亮歷史長河,是解析中國早期國家形態、重構中華文明早期發展歷程的核心坐標。本次研討會不僅是對七十年考古耕耘的致敬,更搭建了海內外學者深化夏商文明研究、推動文明互鑒的專業平臺,為推進國家“夏商文明研究工程”提供有力支撐。

楊育彬先生致辭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楊育彬在致辭中感慨:“紀念鄭州商城發現70周年,我真切體會到‘長江后浪推前浪’的傳承力量。”他回顧,自1950年韓維周先生發現二里崗商代遺物,到1955年安金槐團隊揭露出宏偉城垣,鄭州商城考古不斷突破。近十年多學科合作更讓研究邁向深入——書院街高等級墓葬與金覆面的發現、城內水系網絡與作坊遺存的厘清,持續改寫人們對鄭州商城布局的認知。

劉海旺書記致辭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黨委書記劉海旺表示,黨中央高度重視文物考古事業,河南正抓住戰略機遇深化文物考古機構重塑性改革。未來將在國家夏商文明研究工程統領下,系統推進鄭州商城都邑體系研究,加快考古資料整理出版與數據庫建設,加強青年人才培養,助力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讓文化遺產惠及后人。他期待與會專家學者深入交流,為深化夏商文明研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智慧。
研討會主旨報告環節由河南省考古學會會長孫英民先生主持。王巍、方輝、張國碩、梅建軍、艾蘭、楊樹剛六位國內外學者作主旨報告。在各分會場,國內外參會學者圍繞“鄭州商城發現與研究”“夏商文明研究新進展”“商文明多學科研究”“夏商考古新發現”四個主題展開研討。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王巍

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方輝

鄭州大學考古與文化遺產學院教授張國碩

劍橋大學麥克唐納研究所教授梅建軍

達特茅斯大學教授艾蘭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楊樹剛

河南省考古學會會長孫英民
主持主旨報告環節




4個分會場現場

參會嘉賓合影
為促進學術與公眾互動,紀念鄭州商城發現70周年系列活動配套策劃了四大活動板塊,包括:匯聚海內外學者的學術研討會;特別促成國寶“杜嶺一號方鼎”回歸,實現四大方鼎歷史性團聚,集中展示近500件新出土文物的鄭州商城考古新發現展;系統梳理15年考古成果,出版系統性著作《鄭州商城考古新發現(2010—2025)》;依托“華夏考古講壇”推出的9期公眾講座,以常態化科普推動考古成果走向大眾。
70年櫛風沐雨,70年薪火相傳,鄭州商城的考古歷程,不僅見證河南考古的成長與中國考古的奮進,更以累累碩果夯實華夏文明根基:鄭州商城1961年被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獲“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等多項殊榮,作為夏商考古核心支點,其70年成果為夏商周斷代提供關鍵樣本。這座距今約3600年的早商都城,奠定了古代王都營建范式,夯土城垣、宮殿群、青銅重器、刻符文字等彰顯文明成就,水利、倉儲、作坊印證社會組織力;鄭州商城匯聚多區域文化,繼承前代并推動都城規劃規范化、禮制系統化、手工業專業化、社會形態完善化,是中國早期文明形成的重要源頭之一。
如今,鄭州商城已成為解析早期國家形態、重構文明發展的核心坐標,不僅為當代中國提供了深厚的歷史文化自信,更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傳承民族精神的重要紐帶,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背景下的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歷史智慧與文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