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商都遺址的文明根脈中走來,向國家中心城市的壯闊未來奔去,鄭州五載蝶變的每一步,始終以“民生”為筆,飽蘸溫度與力量。過去5年,高質量發展的宏大敘事里,民生福祉從未缺席,已然書寫下濃墨重彩的時代答卷。
回望征途,1.4萬戶特殊老人家庭的適老化改造,讓“老有所居”有了更暖注腳;645個社區食堂升騰的煙火氣,讓“食有所安”有了更實落點;67.63萬個城鎮就業崗位的精準投遞,讓“業有所就”有了更穩支撐;“病有所醫、學有所教”的承諾更照進現實……
展望新程,將有2萬套人才公寓為青年筑扎根港灣,600個社區“銀發顧問點”將為長者織守護網絡,100多億元將投入公立醫院建設升級……
如今,站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啟航的歷史交匯點,鄭州正以初心為舵、民生為帆,將民生“規劃圖”雕琢為百姓可觸的“實景畫”。
以“小切口”做“大文章” 解鎖民生發展新路徑
鄭州市救助管理站的晨光里,39歲的程某跟著工作人員捏彩色氣球。“節后就能去平頂山崗位報到,總算不用漂泊了。”此前他因打工被騙流落街頭,是民政“物質+服務”的救助接住了他——不僅給住宿三餐,更對接企業、安排培訓。
如今鄭州的社會救助早已跳出“給錢給物”模式——城鄉低保標準提至每人每月841元,累計發放救助資金28.01億元、覆蓋40.92萬人次;為低保、特困對象每人每年發200元取暖補貼,為低保重點群體每月增發100元分類補貼,精準緩解特殊群體壓力。
社區老人、辦事新人也被時刻牽掛。管城區“媽媽餐廳”前,78歲的張爺爺端著熱粥笑稱:“子女在外地,現在走10分鐘能吃飯,腿腳不便還能送餐,太省心。”近年來,鄭州搭建“1+4+N”養老服務框架,建成645個老年餐廳,其中,覆蓋85%城市社區、1330個養老服務設施,城市社區全覆蓋;推進城鄉養老一體化,織密縣鄉村三級網絡,累計完成1.4萬戶適老化改造,推動60%鄉鎮敬老院轉型區域養老服務中心。
七夕當日,金水區婚姻登記處里,劉先生和郭女士順利登記:“沒搶到預約號,現場排隊也很快。”鄭州扎實推進婚俗改革,開展婚姻登記“跨省通辦”,每年辦理約10萬對。
就連身后事,民政也考慮周全。2021年實施《鄭州市公益性骨灰堂建設管理辦法》,如今已實現基本殯葬服務零收費,累計減免費用1.15億元、惠及10萬余人;推廣生態安葬1671例,發放獎補149.8萬元,生態安葬率居全省首位。
67.63萬崗位穩民生 靶向施策解就業難題
2021年至2025年9月,鄭州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67.63萬人,這一成果背后是多維度保障舉措。
筑牢就業“壓艙石”。鄭州出臺《鄭州市穩就業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構建市、縣(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聯動格局,將城鎮新增就業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優先目標與重點民生實事,層層壓實責任。
拓寬重點群體就業路。每年歸集發布崗位不少于20萬個,依托600余家就業見習基地為青年搭成長階梯;為中小微企業推社保補貼、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落實“兩優惠三補貼”;通過技能培訓、職業指導等舉措,累計幫助10.42萬失業人員再就業、3.54萬困難人員就業。
打造“家門口”就業生態圈。持續開展“10+N”公共就業服務,打造“‘鄭’聚英才 職等你來”“夏季招聘夜市”等品牌,年均辦招聘活動500場以上;構建“1+15+N”零工服務體系,建社區“樂業小站”、上線“樂業鄭州”云平臺,將服務下沉至基層末梢。
為創業筑巢賦能。實施創業培訓“馬蘭花計劃”,累計培訓17.5萬人次;認定備案60家市級創業孵化園,帶動就業4萬余人;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0億元,為創業者緩解資金壓力。
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煩”
作為省會,鄭州肩負1300萬市民健康責任。“十四五”期間,鄭州聚焦“三難”問題,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堅守公益性,全力提升服務能力。
雙向提升診療能力,落實公立醫院六項投入,累計撬動100多億元用于公立醫院建設升級;為高效下沉優質資源,鄭州網格化布局15家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實體化運行8家緊密型醫共體;組建家醫團隊近3000個,重點人群簽約率達86%。
高效下沉優質資源。網格化布局15家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實體化運行8家緊密型醫共體;縣域醫療中心“五大中心”全建成,基層醫療機構均達國家標準,公有產權村衛生室超95%;組建近3000個家醫團隊,重點人群簽約率86%,基本實現“常見病在市縣、小病在鄉村”。
優化就醫服務品質。所有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推便民舉措,實現診間支付、醫保電子憑證全覆蓋;患者院內診療時間縮短1小時、支付縮至2分鐘內,330項檢查結果互認;40家醫療機構入駐“豫健護理到家”平臺,207家基層機構建家庭病床2800余張,次均費用比普通住院低7200余元,讓群眾看病更舒心。
辦全國一流 人民滿意的教育
鄭州以“提質量、促公平”為主線,深化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力爭辦全國一流教育。“十四五”期間,推進強校提質、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保障隨遷子女、殘疾兒童等特殊群體權益,在教育公平、資源擴容等方面成效顯著。
截至2024年底,鄭州基礎教育學校3657所,在校生238.23萬人,占常住人口18.3%(全國九個國家中心城市首位);義務教育鞏固率從2021年109.08%升至2024年117.32%,高中階段毛入學率超100%,勞動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2.57年增至12.93年。
下一步,鄭州將圍繞教育強市目標,構建“人口+教育”動態適配格局,打造“均衡+特色”機制,滿足“公平+優質”期待,為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記者 陶然 劉盼盼 王紅 張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