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5年9月以來,河南省遭遇多輪降雨天氣,西部、北部地區降水尤為集中。面對中秋國慶假期持續降雨與出行高峰疊加的雙重考驗,全省交通運輸系統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實舉措,構筑起集精準預警、智慧巡查、立體排查、跨區聯動、暖心服務于一體的安全防線,全力保障群眾出行安全。
精準研判,下好預警預防“先手棋”
雨情就是命令,河南省交通運輸廳與氣象、應急等部門建立高頻次會商機制,密切跟蹤雨情、水情、汛情發展。先后2次與氣象部門會商,發布預警預報信息6條,通過綜合交通運輸管理服務平臺向“兩客一危”車輛發送預警預報信息2.3萬次,對471個施工駐地“吹哨”提醒。依托高速公路智慧化監測系統,對三門峽、洛陽等暴雨預警區域實時調度30余次,嚴格落實“響應、巡查、管控”機制,確保風險早發現、早處置。同時,將預警延伸至在建工程項目駐地、港口碼頭、渡口渡船,實現了從“車輪”到“船頭”的全鏈條、主動式防御。

全域排查,擰緊隱患治理“安全閥”
秉持“隱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全省交通運輸系統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嚴格執行 “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三查制度。重點加強對G208、G209、G344等山區路段高路塹、高路堤邊坡的巡查頻次,對269處地質災害高風險路段和老舊橋梁實行“一路一策”和24小時專人值守。截至目前,累計投入巡查人員10372人次,排查重點路段4.27萬公里、橋梁5068座、隧道264座。航務海事部門實現對全省營運客船、渡口全覆蓋檢查,周口港在節前完成了對港區大型設備、供電系統的全面“體檢”,確保港口運營安全無虞。

跨區協同,織密區域聯動“防護網”
為應對大范圍降雨可能造成的跨區域影響,河南省創新建立“跨省域、跨路段”汛期應急聯動機制。與相鄰省份實現雨情信息共享、同步管控策略、協同分流疏導,確保省際通道暢通。在省內,相鄰路段管理單位建立聯合巡查與應急資源共享機制,形成“一條路、一條心”的協同作戰格局,顯著提升區域路網整體韌性。

力量前置,建強應急處突“先鋒隊”
全省交通運輸系統始終保持“汛期戰時狀態”,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和24小時值班制度。全省高速公路184支搶險隊伍6421人全員在崗,189個物資儲備點備足砂石料、編織袋、排水泵等物資,挖掘機、裝載機、應急通信車等大型設備在關鍵點位隨時待命。普通公路水路部門預置應急人員5752人、機械設備885臺。在小浪底、丹江口等船舶密集庫區部署海巡船(艇)現場駐守,要求航運企業配備應急船舶,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

暖心護航,彰顯為民服務“人情味”
冰冷的雨夜,河南交通人用溫情守護群眾出行。
“巡拖一體”高效救援:10月1日晚,鄭州機場高速上一輛轎車雨中故障。河南交通投資集團中原高速航空港分公司的“巡拖一體車”迅速抵達,快速將車輛拖離,化解了險情。這款集巡查與救援于一體的“保通神器”,讓故障車主避免了漫長等待。
“移車神器”化險為夷:針對車輛輪胎抱死等棘手情況,救援人員使用輕便的“移車神器”,幾分鐘內即可將車輛移至安全地帶,極大減少了二次事故風險。
“彈性管控”保障暢通: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部分路段通過情報板臨時允許借用應急車道,這一靈活的“擴容”措施,有效緩解了高峰期的擁堵壓力。
風雨見證初心,擔當詮釋使命。從智慧平臺的精準預警到巡查人員的堅定步履,從科技救援的迅捷響應到區域協同的緊密配合,河南交通運輸系統正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擔當,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鐫刻在每一公里平安路上。
記者 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