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日正值中秋國慶假期第一天,在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城市考古體驗課堂”——商都書院街考古工地“華誕逢月滿 共啟商都韻”主題活動中,鄭州商都書院街考古工地一早就迎來數十位“鐵粉”。這座榮獲“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商代高等級貴族墓地,在國慶當天化身為生動的“歷史課堂”,吸引了眾多渴望觸摸歷史的市民前來探秘。

呼朋引伴共赴考古之約
10月1日上午,考古工地剛一開門,便有不少觀眾迫不及待地涌入。“這個‘考古課堂’我等了一年了!”今年7歲的雨棠剛上小學一年級,卻是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城市考古體驗課堂”活動的“忠粉”,“之前在這里參加過‘考古發掘’體驗活動,特別喜歡,今天還邀請了同學和堂姐一起來玩,這里的活動特別有意思!”雨棠媽媽介紹,孩子參加過這里的活動后一直念念不忘,趁著假期又再次前來體驗:“孩子在實地參觀、活動體驗中,潛移默化地增加了對歷史文化的興趣,很有意義。”

伴隨著集中講解的開展,觀眾自覺圍聚在講解員身邊,一邊凝神聽講,一邊端詳著展板上的豐富圖片,不時相互討論幾句。“‘城市考古體驗課堂’活動在孩子班上很有名,大家口口相傳,這幾天都在相約參觀,”市民許先生笑言。“孩子在小區也成了‘義務宣傳員’,假期開始前就向小區的小伙伴發起了邀請,孩子們一起來參觀體驗,氛圍特別好。這里已經是大家的‘研學基地’了!”

豐富活動打造全民文化盛宴
來到商都書院街考古工地,豐富的文創設計令市民魏女士感到十分驚喜。從文物造型的創意簽到方式,到共繪長卷獻禮鄭州商城發現70周年,從融合集中講解、考古體驗、修復展示、文物零距離的“考古課堂”到各類手工制作,十大體驗項目為到場觀眾量身定制了一份誠意滿滿的“國慶文化大餐”,不僅普及了考古知識,更讓公眾成為文化遺產保護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這個陶片是可以上手觸摸的,您可以親手觸摸一下它的紋理和手感。”“手繪長卷是獻禮鄭州商城發現70周年的,上面除了鄭州的地標建筑,還有很多商代文物的造型圖案,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給它涂色。”在活動現場,觀眾在工作人員的熱情引導下,踴躍參與起來。
“活動很豐富,幾個項目體驗下來,一上午的時間都不夠。”看著孩子雀躍著奔向京劇臉譜繪制區,一位家長表示,“剛才畫畫就不肯走,這下子吃午飯的時間要延后了。”

考古成果公眾共享
在創意簽到區,來自河南大學的小杜在一件仰韶彩陶罐造型的簽到帖上認真寫下了自己的簽到詞,并莊重貼到簽到墻上。放眼望去,“我祝愿祖國強盛,人民安居樂業!”“我祝愿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等祝語搭載著雙連壺、雙龍尊等文物造型的簽到帖密密麻麻地粘貼在簽到墻上,在活動現場的第一個簽到環節就帶給觀眾深深的文化震撼。

“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考古工地,高度發達的商文明令人驚嘆。”聽完現場講解,小杜滿懷興致,在“文物零距離”活動中親手觸摸文物、沉浸式感受歷史的魅力,踏入探方體驗考古發掘、拓印青銅紋飾制作精美文創書簽:“考古體驗讓我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工作的艱辛,而親手將青銅器紋飾拓印在書簽上時,歷史文化就以最直接的方式實現了傳承,這種沉浸式體驗比任何教科書都來得生動。”
環顧“城市考古體驗課堂”,色彩斑斕的露營帳篷下,觀眾們三五成群,在手繪、扎染、拓印書簽等不同活動項目中盡情體驗;觀看鄭州商城70周年考古發現大事記影展、翻看“答案之門”書院街100問互動科普、了解考古學簡史……每一位觀眾在考古工地都能找到自己的樂趣,蒙蒙細雨中,觀眾們撐起雨傘、對歷史文化的熱忱興趣不減:“一次看不夠,趁著假期還可以來二刷!”

“孩子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在心底種下了保護文化遺產的種子,這個國慶節過得真有意義!”帶著女兒前來參觀的市民劉先生由衷感嘆。觀眾在舉國同慶的時刻,共同分享考古成果帶來的文化自信,正是此次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舉辦“城市考古體驗課堂”這一活動的“使命”。據悉,此次活動將持續至10月4日,每日上下午各有一場專家集中講解,為市民提供與考古學家面對面交流的珍貴機會。
記者 左麗慧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