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味的月餅怎么成了“甜蜜負擔”?據極目新聞報道,9月8日,有博主發帖舉報西安一商場強制員工賣月餅,一個人20盒任務,賣不掉就自己刷錢支付。對此,商場相關負責人回復稱,員工有一定的銷售目標,這很正常,但公司沒有強制員工購買月餅。對于商場的說法,上述博主表示他說的都是事實,商場被舉報后才改口說不是強制要求。
不是強制要求,那是“鼓勵”嗎?可變相鼓勵又與強制有什么區別?還會不會變相懲罰?
月餅賣不動,公司不想辦法改進產品、調整策略,只想著把經營成本粗暴地轉嫁給員工,實是本末倒置。一盒月餅從幾十元至幾百元不等,一買又得幾十盒,員工壓力肯定不小。如此“自產自銷”,于情于理不合,于法更是不容。就算是自家員工,消費權利也不能被權力綁架。
無獨有偶,近日,有在星巴克兼職的大學生在網上吐苦水,說被門店逼著自掏腰包買月餅,墊進去近3000元。二手平臺上,到處是星巴克員工低價轉賣月餅的帖子。
不想買還得買,買了吃不完還浪費,這是中秋節還是“中秋劫”?這還是在賣月餅嗎?分明是“打腫臉充胖子”,是沖業績保面子。長此以往,不但反噬企業本身,還會損害市場秩序。
靠任務攤派得到的“假數據”再光鮮,也站不住腳,只會掩蓋月餅銷售的“真問題”。現在,月餅禮盒正在摒棄華而不實的包裝,月餅銷售也該回歸真實,別讓其成為銷售者自己的“甜蜜負擔”。按需生產,依法經營,須對強制攤派說“不”。
月餅銷售攤派問題非個例。中秋將至,相關部門應加強排查,對強制攤派的企業嚴肅問責;企業應嚴格守法,尊重員工真實意愿;消費者也要敢于維護自身權益。各方有態度有行動,才能為違規攤派真正畫上休止符,讓傳統佳節真正溫暖人心。
斬斷強制消費的套路,共慶中秋佳節方能禮到心到,一團和氣。
□評論員 韓靜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