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e86i4"><div id="e86i4"></div></b>
    2. <dfn id="e86i4"><video id="e86i4"></video></dfn>
      <xmp id="e86i4"></xmp>

    3. <b id="e86i4"></b>

      1. <tt id="e86i4"></tt>
        <b id="e86i4"></b>
        <xmp id="e86i4"><source id="e86i4"></source></xmp>

        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舉辦第三場記者招待會

        2025-08-31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本報北京專電 8月31日上午10時,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在梅地亞新聞中心二層新聞發布廳舉辦第三場記者招待會,請退役軍人事務部副部長馬飛雄、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孫德立介紹第四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抗戰紀念設施和抗戰遺址、遺物修繕保護等方面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我國先后公布四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

        馬飛雄介紹,我國不斷加強烈士陵園提質改造,投資2.7億元,實施43個抗戰烈士紀念設施建設項目;實施全國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整修工程,補助資金20億元,推動7.7萬余座零散烈士墓遷至烈士陵園。

        先后公布四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294處,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1128名;連續舉辦四屆全國英烈講解員大賽等系列活動,持續講好抗戰英烈事跡和中國抗戰故事,推動全社會形成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的良好氛圍。

        第四批名錄包括34處設施、遺址和41名英烈、2個英雄群體,這項工作從醞釀到產生公布,歷時5個多月。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注重展示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華兒女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同反法西斯同盟國以及各國人民并肩戰斗、奮勇抗戰。二是注重呈現從1931年至1945年14年艱苦卓絕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奮戰史。三是注重兼顧正面戰場、敵后戰場的犧牲貢獻,還原展現華人華僑、國際友人的抗戰壯舉

        我國抗戰紀念館體系基本形成

        孫德立介紹,抗戰文物實證抗戰歷史、承載民族記憶,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激發愛國熱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

        目前,我國抗戰文物資源家底基本摸清。據統計,全國抗戰主題不可移動文物有1萬余處、可移動文物50萬余件/套。正在開展的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一批抗戰遺址,并將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紀念設施作為重點調查對象。

        抗戰文物系統保護格局基本形成。20個抗戰主題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建設有序推進,延安國家文物保護示范區深入創建。全國累計實施3000余項抗戰遺址保護修繕、陳列展示、環境整治工程和館藏抗戰文物保護修復項目,重要抗戰遺址重大險情得以消除,館藏抗戰文物保存狀況明顯改善。

        抗戰紀念館體系基本建成。“十四五”期間新建改擴建近20家抗戰紀念館、對50余家抗戰紀念館進行展陳提升,全國備案抗戰紀念館達到257家。18個抗戰主題展覽入選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44個抗戰主題展覽入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項目,抗戰紀念館建設質量和展陳水平顯著提升。

        抗戰文物教育功能充分彰顯。全國年均舉辦抗戰主題展覽500余個,超過6000萬人次觀眾走進抗戰遺址和場館。96個抗戰遺址和場館被列入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設立內地首個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越來越多的抗戰遺址和場館成為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國防教育的重要場所。

        我國在境外有抗戰紀念設施和遺跡百余處

        記者從招待會上了解到,我國在境外有抗戰紀念設施和遺跡百余處,主要包括在緬甸、印度、馬來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俄羅斯等國30余處,在港澳地區80余處。這些紀念設施和遺跡一般由當地華人華僑、社團組織或中資企業、所在國有關部門等管理,大部分管理狀況較好。國務院公布的前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中,港澳地區有3處、海外有3處。這次公布的第四批名錄中共有4處境外紀念設施。

        每一個英雄事跡都令人深受感動、肅然起敬

        記者從招待會上了解到,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中,每一位英雄事跡都令人深受感動、肅然起敬。

        從著名抗日英烈看,他們犧牲時的平均年齡不足35歲。他們當中有愛國將領,比如中美空軍聯合指揮部副總指揮鄭少愚,曾擔任空軍第4飛行大隊24分隊隊長,在八一四空戰、武漢空戰、柳州空戰中屢立戰功,1942年執行任務時殉國,他也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有戰斗英雄,如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7團2營營長劉鳴琴,作戰勇猛,率部多次重創日軍,受到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的通令嘉獎。有少年勇士,如抗日兒童團團員王禾,大家熟知的《歌唱二小放牛郎》,王禾正是“王二小”的原型之一。作者有感于以王禾為代表的兒童團團員們為抗日武裝力量送信、放哨,甚至犧牲年少的生命,創作了這首紅色歌曲,傳唱至今。有愛國華僑,如蟻光炎,率領華僑積極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向國內捐款捐物用于抗戰,后來被親日派特務暗殺于泰國。還有國際友人,如蘇聯援華飛行員奧列霍夫、羅馬尼亞援華醫療隊護士柯芝蘭等,他們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獻出寶貴生命。

        從紀念設施遺址看,有展現全民族抗戰的,如位于河南洛陽的八路軍駐洛辦事處舊址,劉少奇、朱德、彭德懷等同志多次到這個辦事處指導工作,劉少奇同志在此起草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文稿。有見證抗戰勝利的,如位于山西太原的侵華日軍華北派遣軍第一軍軍部大樓舊址,這是國內16個日軍受降點之一,晉綏等地日軍在此處向當時的第二戰區投降。有記錄日本侵華血淚史的,如位于吉林白山的石人血淚山死難礦工紀念地,記錄著日本侵華期間奴役中國勞工、迫害中國人民、掠奪中國資源的累累罪行。還有反映中國軍隊出國作戰的,如位于緬甸的密支那中國遠征軍紀念碑,安葬著347名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遺骸,記載了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重要貢獻。

        第四批名錄英烈人物類型多樣,紀念設施、遺址區域分布廣泛,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展現了中華民族全民族抗戰的壯闊歷史,展現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的史實。

        東北抗聯戰士《露營之歌》手稿感人至深

        有記者提問,抗戰文物是全人類共同的歷史記憶,也是偉大抗戰精神的重要載體。請問如何依托抗戰文物來講好抗戰故事,弘揚抗戰精神?

        孫德立回答,一是要發揮抗戰文物詮釋歷史的實證作用,以準確的史實和科學的結論教育人、啟迪人。將進一步加強抗戰文物歷史研究,梳理歷史細節,還原歷史原貌,深刻揭示抗戰歷史的發展進程和勝利規律;進一步提升抗戰文物的展陳水平,深耕內容建設,注重方式創新,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歷史認知,獲得深刻的歷史啟示。

        二是講好抗戰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以英雄的事跡和光輝的形象來感染人、照亮人。文物是鮮活的、真實的,是見人見事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珍藏的盧溝橋事變守城部隊戰士的鋼盔,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展出的楊靖宇用過的馬刀,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展出的“平型關大戰突擊連”的錦旗,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陳列的沾有愛國僑領蟻光炎遇難時血跡的旗袍……這一件件珍貴文物背后都有著感人的故事、閃耀的初心。我們將積極引導抗戰文物的故事化表達、細節化呈現,增加陳列展覽的表現力、感染力,生動鮮活地講好抗戰文物背后的故事,多維展現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推動全社會尊崇英雄、學習英雄、爭做英雄。

        三是解讀抗戰文物承載的精神密碼,以偉大的精神和光榮的傳統來激勵人、鼓舞人。文物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胸懷、文化自信的深厚積淀。我們看到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有一份東北抗聯戰士的《露營之歌》手稿,其中寫到“朔風怒號,大雪飛揚。征馬踟躕,冷氣侵人夜難眠。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壯士們!精誠奮發橫掃嫩江原。”有的觀眾看了之后說:“這種精神,這份斗志,何等真切!何等豪邁!這樣的隊伍,怎么可能不奮進!怎么可能壓得倒!”這就是抗戰文物直抵人心、打動人心的內在力量。我們將精心組織具有莊重感、儀式感、參與感的紀念活動和主題活動,生動呈現歷久彌新的偉大抗戰精神,激發愛國熱情,汲取奮進力量,激勵人民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團結奮斗。

        記者 李娜

        分享到: 編輯:李佳露 統籌:趙青

        相關新聞

        1. <b id="e86i4"><div id="e86i4"></div></b>
        2. <dfn id="e86i4"><video id="e86i4"></video></dfn>
          <xmp id="e86i4"></xmp>

        3. <b id="e86i4"></b>

          1. <tt id="e86i4"></tt>
            <b id="e86i4"></b>
            <xmp id="e86i4"><source id="e86i4"></source></xmp>
            少妇性l交大片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