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拍兩百日 寒暑亦兼程
——訪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鞏義攝影家協會主席邵保華
“從2023年4月底到2025年年初,兩年多時間,207個夜晚,這些攝影作品才最終一張又一張匯總了起來。”對鞏義攝影家協會主席邵保華而言,在這樣一個時間跨度長、拍攝頻率高、人員組織頻繁的項目中,是團隊的齊心協力與成員的盡心奉獻,才讓這鞏縣石窟之美能夠完成重現。
回憶起當初拍攝項目開始的一幕幕,邵保華仍記憶猶新。從座談會上協調啟動,到石窟寺外商議討論,兩年來的每個傍晚,都成為攝影團隊“人約黃昏后”的真實寫照。“情況常常是,大家下了班,各自開著車,帶著干糧,一碰頭,便開始這半天的忙碌。”邵保華告訴記者,看似簡潔優美的圖片,背后卻隱藏著一系列繁雜又重復的工作。
背器材、扯線路、架機位、布燈光,從準備工作開始,到深夜閉門收工,對于整個攝影團隊而言,不知不覺就會度過四五個小時,甚至有些時候還會拍到凌晨一兩點鐘。在夏夜,蚊蟲叮咬與炎熱氣候考驗著每個人的耐力;在寒冬,裸露在外的手指有時僵硬得連快門都難以按動,就是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這支平均年齡55歲的隊伍堅持到了最后。
“我們最終的目的就是想讓精美的石窟往外推一推。”懷著對家鄉歷史文化遺產的熱愛,歷經兩年200多個夜晚,邵保華與團隊克服困難,將這座屹立在鞏義1500多年、擁有5窟7743尊造像的石窟群落用照相機完整記錄。
專題撰文 本報記者 李居正 秦華 專題攝影 本報記者 李新華 徐宗福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