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與光影的完美結合
——訪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攝影家協會主席劉魯豫
“本次展覽是用影像進行文化傳承的一次有益嘗試,更是讓沉默瑰寶‘活’起來、讓千年文明永恒凝視的生動實踐,攝影家們用生動的光影變化讓千年的文化瑰寶變得溫暖而生動。”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攝影家協會主席劉魯豫說,“絲綢之路·黃河:鞏縣石窟”攝影藝術展實現了石窟藝術與光影藝術的完美結合,其無論是技藝高超的展出作品,還是難以復制的策展設計,都獨具匠心,實現了新的突破。
劉魯豫說,此次展覽能呈現在觀眾面前殊為不易,參展攝影家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在狹窄的拍攝空間里,用了兩年多時間、5萬多次快門按動,精挑細選出120余件作品展出,“這些作品都是攝影家用心、用情、用功來拍攝的,每一張照片的獲得都極其不易,也都是有溫度的,能夠打動人、感染人的”。
劉魯豫說,攝影家在拍攝時,既要注重光線的選擇、構圖的設計,又要講究元素的呼應、冷暖的對比,也正因此,現場參觀鞏縣石窟,與從照片中看石窟,給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攝影藝術賦予了文物一種獨特的視覺美感,給人們帶來心靈的震撼。
“我們不可能把石窟搬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但是這些精美的攝影作品是可以大范圍、跨地區傳播的,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能讓更多觀眾欣賞到鞏縣石窟的千年芳華,激發更多人參與文物的保護、傳承中。”劉魯豫說。
本報記者 秦華 專題攝影 本報記者 唐強 徐宗福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