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市芝田鎮八陵村的金色麥浪間,高鐵穿行而過
作為全國糧食生產的“壓艙石”,河南糧倉穩則天下安。記者7月29日獲悉,《河南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草案)》提請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一審。《條例(草案)》聚焦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全方位構建全鏈條糧食安全保障機制,為“中原糧倉”筑牢法治保障。
將符合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
升級為高標準農田
此次提請審議的《條例(草案)》突出河南特色,緊扣省情與糧情,堅持全鏈條管理理念,在糧食生產、儲備、流通、加工等關鍵環節,著力構建全方位、全流程、全覆蓋的安全保障機制。
值得關注的是,《條例(草案)》新增“糧食調控” 章節,明確支持糧食期貨交易所發展糧食期貨,通過多種措施調控糧食市場,推動糧食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既保障糧食有效供給,又充分調動種糧農民的積極性,為糧食產業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在提升糧食生產和儲備能力方面,《條例(草案)》提出多項舉措。聚焦“良田”建設,按照分類分區域原則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與提質改造,逐步將符合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升級為高標準農田,夯實糧食生產的土地基礎。強化糧食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鼓勵種業科技創新,提升良種供應保障能力,從源頭筑牢糧食生產根基。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助力糧食生產者提升先進技術應用能力,以科技賦能糧食增產。優化政府糧食儲備的區域布局、品種結構和管理方式,確保儲備糧數量充足、結構合理、質量可靠、調用高效;鼓勵創新儲備糧輪換機制與管理模式,實現“常儲常新”。
支持糧食現貨與期貨市場協同發展
針對糧食調控和應急管理,《條例(草案)》作出系統性規定。當糧食供求關系與價格出現顯著波動或潛在波動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可按權限采取調控措施穩定市場。在市場機制層面,《條例(草案)》支持糧食現貨與期貨市場協同發展,鼓勵糧食期貨交易所優化規則、健全風險規避機制,引導企業借助期貨工具應對價格波動。應急體系建設上,要求縣級以上政府健全應急指揮機制,糧食和儲備主管部門需聯合相關單位落實應急糧源及倉儲、加工、運輸、供應等保障措施,并支持加工企業技改以強化應急加工能力。
明確建立質量追溯體系
為促進糧食流通和產業發展,《條例(草案)》從基礎設施、特殊情形應對、質量監管及產業扶持等方面發力。縣級以上政府需規劃建設與收儲規模、供應需求相匹配的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同時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對于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導致的不合格糧食,省人民政府可組織臨時收儲。質量安全監管方面,明確建立追溯體系,完善風險監測與檢驗制度。產業發展上,鼓勵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發展糧食產業,支持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品牌培育,并落實財稅、金融等配套政策,推動糧食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
本報記者 董艷竹/文 徐宗福/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