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考完的第一份暑假工”成為網絡熱議話題。準大學生們滿懷期待,希望利用這個假期踏入社會,鍛煉自我,賺取人生“第一桶金”。然而,初入職場,經驗不足,極易遭遇各類風險。今天,來看鄭州市管城區人民法院為你準備的這份暑假工法律風險防范“避坑指南”,助力高考生以及大學生們擦亮雙眼。
●未滿18周歲,可以參加工作嗎?要注意什么?
我國允許雇傭已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但不得安排其從事過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勞動或者危險作業。《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六十一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但要注意,學生找工作時,要明確告知用人單位是暑假短期工作,并提供真實身份證,不要隱瞞年齡。
通過職業中介機構找工作靠譜嗎?要注意什么?
●選擇中介機構務必謹慎
查資質: 查看中介機構是否有《職業中介許可證》和《工商營業執照》。
防亂收費:職業中介機構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證等證件,不得要求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收取財物(如押金、培訓費、服裝費等)。
簽協議: 如果通過職業中介機構,要與其簽訂書面服務協議,明確服務內容、崗位信息、工資待遇等。
警惕“高薪誘惑”: 對明顯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薪資待遇要保持警惕,可能是陷阱。
●暑假工需要簽訂勞動合同嗎?簽合同時要看哪些關鍵點?
暑假工盡管無法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但一定要簽訂書面協議!
即使是短期工,一份清晰的書面協議如勞務協議或雇傭協議都是保障自身合法權益的最有力武器。
書面協議中關鍵內容必須明確:工作時間、工作內容與地點、勞動報酬、雙方權利與義務、意外傷害處理等。
警惕“空白合同”: 絕對不要在內容空白或關鍵信息(如工資、工時)缺失的合同上簽字!
保留一份:簽好字后,務必自己保留一份原件或清晰的復印件/拍照。
●工作期間受傷了怎么辦?
暑假工與單位不構成勞動關系,不屬于《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范疇,不能認定為工傷。用人單位往往以此為由,拒絕承擔責任。
但暑假工仍受民法典關于勞務關系的相關法律保護。根據民法典規定,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如遇雇主推諉責任,可保留好工作證據、受傷證據、溝通記錄等,向法律援助中心12348咨詢或尋求幫助。
●拖欠工資或者找理由扣工資怎么辦?
收集證據,依法維權!
保留好工作記錄(考勤、排班表、工作照片/視頻、工服工牌等)、工資約定證據(協議、聊天記錄、招聘信息截圖)、實際工作證據(同事證明、打卡記錄等)、被欠薪/克扣的證據(與老板溝通的記錄、工資條等)。
及時溝通:嘗試與用人單位友好溝通,表達訴求。
尋求外部幫助:尋求家長或學校老師幫助(若工作是學校推薦);向勞動監察大隊投訴舉報(電話:12333);向當地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反映。
記者 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