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冬,何仿(右一)與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團長何秋征(中)、胞兄(左一)何捷明 六合區檔案館供圖
何仿手抄的《茉莉花》曲譜 六合區檔案館供圖
南京市民在《茉莉花》史料館觀看何仿手稿 孫敬清 圖
茉莉花采風紀念碑矗立在金牛湖旅游度假區 孫敬清 圖 金牛湖旅游度假區業態多元 圖片由金牛湖旅游度假區管理辦公室提供
年輕時的何仿 六合區檔案館供圖
盛夏時節,南京六合大地綠意盎然。7月14日,驅車沿著金江公路往南京金牛湖旅游度假區方向行駛,一棟棟民房錯落有致,一塊塊農田禾苗青翠……一幅鄉村夏日風光圖不斷鋪展,讓人目不暇接。頭頂,地鐵S8號線時而呼嘯而過,載著人們奔赴美好生活。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進入度假區,《茉莉花》的旋律始終縈繞耳畔,把人的思緒一下子帶回80多年前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
南京報業傳媒集團記者 孫敬清
抗戰相持階段,六合來了一位文藝小戰士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當年底,南京陷落。與南京僅一江之隔的六合,成為抗日前線。
六合區檔案館(黨史辦)黨史科負責人周怡婧介紹,1939年,駐皖南新四軍在確立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戰略任務后,于當年4月下旬建立中共皖東省委。為了向北發展,5月初由軍長葉挺率主力由皖南渡江北上,當月中旬成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6月,津浦路東臨時前敵委員會書記方毅率領新四軍第四支隊進入六合,在東王、八百等地實施戰地偵察,開展統戰工作,宣傳黨的抗日主張,發動群眾抗日,為新四軍主力東進開辟途徑。8月,新四軍第五支隊司令員羅炳輝率新四軍第五支隊八團、十五團進入六合,到達竹鎮、馬集一帶,經過兩個多月的連續作戰,開辟了以半塔為中心的淮南路東抗日根據地,完成了東進皖東敵后、實施戰略展開的任務,打開了淮南地區抗日斗爭的新局面。12月,陶勇、李勝領導的蘇皖支隊進入六合,在樊集、八百、東溝一帶開展抗日活動。
1940年1月中旬,蘇皖支隊在竹鎮與新四軍第五支隊勝利會師。從此,竹鎮成為淮南津浦路東重要的抗日根據地之一。
六合黨史研究者竺孝齊告訴記者,新四軍挺進六合后,與日軍及偽軍展開了激烈戰斗,其中包括被譽為“東進六合第一戰”的老古墩戰斗以及桂子山戰斗、金牛山反襲擊戰等,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鼓舞了民心士氣。值得一提的是,在金牛山反襲擊戰中,新四軍斃傷日軍200余人、偽軍300余人,繳獲重機槍等軍用物資。作為以少勝多的反襲擊戰成功范例,此戰被載入《中國近現代史大典》軍事篇。
“新四軍進入六合后,在黨的領導下建立起各級抗日民主政權。在此期間,新四軍還在六合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抗日宣傳。”周怡婧告訴記者,1942年冬,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戰斗異常艱苦,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進入六合金牛山地區開展宣傳工作。14歲的文藝小戰士何仿就在劇團。
“采擷”于抗戰歲月,《茉莉花》“飄香”世界
在六合區檔案館里,《茉莉芬芳——何仿》一書分外惹眼。這本書講述了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在六合開展宣傳的故事——走進六合后,劇團團員們選用當地流行的民間小調,填上反“掃蕩”、揭露日軍罪行、配合中心工作、彰顯好人好事以及規勸“二流子”走正路等內容的新詞,到街上“賣唱”,深受當地群眾歡迎。
隨著節目越來越多,曲調越來越不夠用,收集民間小調就成了何仿的一項重要工作。
《茉莉花》史料館播放的一段何仿生前錄制視頻中,何仿給出了關于收集民間小調一事更為詳盡的解釋。他說,進入六合開展抗戰宣傳時,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已傳達到劇團。大家積極響應號召,紛紛走村串戶,向民間藝人學習。
姚彤是土生土長的六合人,多年來一直從事六合民歌搜集、整理、推廣等工作,現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歌(六合民歌)”代表性傳承人,與何仿相識,曾聽他談起收集民間小調一事。姚彤介紹,一次,何仿走進六合金牛山地區采風,一位民間藝人在茅草屋中接待了他并用胡琴自拉自唱了一首六合民歌《鮮花調》。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高八度、假聲唱法,讓何仿聽得如癡如醉。何仿當即拿出紙筆記下了這支曲子,并在民間藝人的反復演唱中掌握了歌唱要領。
從抗戰歲月中“走”來,這朵“鮮花”并未在何仿心中“凋零”。1957年,他對10多年前采集的《鮮花調》進行加工整理,取名《茉莉花》。姚彤告訴記者,《鮮花調》共三段,分別贊美了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何仿重新組合歌詞,把三種花統一為茉莉花,同時改編了曲子,使其更加明朗、歡快,深受人們喜愛。
自此,《茉莉花》在國內廣為傳唱,1959年首次“走”出國門,在維也納第七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上演唱,唱響世界,并在香港、澳門回歸交接儀式,北京奧運會、南京青奧會等多個重大活動中表演,成為中國文化的經典代表。
昔日烽火戰斗地,今成旅游度假區
隨著《茉莉花》聲名遠揚,《茉莉花》采風地,同時也是昔日新四軍戰斗過的地方——六合金牛湖片區早已變了模樣。
南京金牛茉莉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玉海在這片熱土上生活工作了20年,親眼見證了金牛湖片區的變遷。
他介紹,金牛湖原是一片低洼地。1958年,六合在當地開挖新建金牛山水庫,這就是南京最大人工湖泊——金牛湖的前身。依托金牛山、金牛湖等秀美山水風光,六合大力發展文旅產業,金牛湖景區、冶山國家礦山公園、桂子山石柱林景區、金牛湖野生動物王國等先后建成開放。為統籌金牛湖片區旅游及其配套產業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2020年8月,南京金牛湖旅游度假區管理辦公室獲批成立。
金牛湖旅游度假區管理辦副主任胡志忠介紹,度假區58.6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分布著各類文化旅游資源點31處,現已成為南京市旅游資源稟賦與文旅項目布局最密集區域之一,也是六合旅游核心載體與形象窗口。
“深入踐行‘兩山’理念,近年來,我們一手抓生態環境保護,一手抓文旅業態上新,讓度假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也讓游客常來常想、常玩常新。”胡志忠告訴記者,全面挖掘整合片區文化、美食等資源,度假區精心策劃了茉莉花音樂節、國慶煙花秀、冬捕美食嘉年華三大品牌文旅活動,常態化開展動物研學夏令營等活動,不斷吸引南京及周邊城市游客打卡。今年上半年,度假區旅游接待人數超300萬人次,旅游收入3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08%、11.11%。
從高“流量”中看到好“錢景”,當地村民朱家平主動返鄉創業,打造金牛湖葡萄莊園,發展采摘經濟,近年來又推出葡萄酒加工、民宿研學等業態,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如今,金牛湖葡萄莊園已成為六合區規模最大的葡萄種植企業,葡萄年產值1800萬元,帶動周邊群眾吃上“旅游飯”,長年以及臨時用工均超百人,人均年收入7.8萬元。
從偉大抗戰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在《茉莉花》旋律中氤氳“茉莉芬芳”。金牛湖旅游度假區管理辦主要負責人表示,度假區正立足“運動勝地、親子營地、研學高地、康養福地”定位,以“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國家級戶外運動目的地”創建為關鍵抓手,著力豐富文旅產品業態、推動優質項目落地,努力打造成為文旅投資新熱土、產業發展新高地。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