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李福
這幾天,熱浪席卷多地,暑氣盤桓不去,鄭州也開啟了“火炎焱”模式。
連日來,#鄭州地鐵的松弛感##40攝氏度高溫才懂鄭州地鐵的含金量#等話題登上了熱搜榜單。熱浪中,市民在多處地鐵站免費納涼點彈琴、下棋、聊天……這些頗具松弛感的畫面,讓人感受到夏日“清涼”,也讓人看到了城市的包容和溫情。
二七廣場地鐵站納涼區,市民在踢毽子 本報記者 李新華 圖
早在6月中旬,為迎接高溫“烤”驗,鄭州就免費開放了58處人防工程納涼點,市民朋友只需打開“鄭好辦”APP,搜索“人防地圖”,便能輕松找到身邊最近的避暑納涼場所,可謂便捷又貼心。
納涼點免費開放,同時配備桌椅、娛樂設備、閱讀書架、醫療藥箱等便民設施,讓大家進來降降溫、歇歇腳、充充電、聊聊天,滿滿的松弛感背后,藏著的是深深的人情味兒。
從乘涼防暑的“基本剛需”到便民服務的“常態舉措”,細節之處,是城市為高溫天氣開出的一劑“涼方”,既實現了公共資源精準調配和高效利用,也彰顯出對市民群眾納涼需求的關注與回應。
正如有網友所稱:“這才是人民的地鐵、人民的城市……”
屬于鄭州的溫情與貼心,總是藏在一些細節里。一段時間以來,鄭州多舉措迎戰高溫:為保障市民清涼舒適出行,鄭州公交第二運營公司迅速響應,全面啟動“清涼公交”保障模式,貼心服務守護市民每一趟出行路。
鄭州市城市管理局等多部門、單位迅速啟動防暑應急措施,在全市范圍內開放避暑納涼場所,為戶外工作者提供藿香正氣水、冰鎮綠豆湯、西瓜等消暑物品……
大街小巷、城市路口,從“愛心冰箱”到“環衛驛站”,再到“暖心行動”,從交通疏導到電力保供,再到遮陽造綠,一個個溫情接力、一系列務實舉措,在城市運行關鍵節點、特殊環節形成合力,撐起一片“清涼”,交出公共服務高溫應答卷,確保市民群眾平穩度夏、清涼度夏。
未來數日,“炎”值依舊在線,對城市的考驗還在繼續。當蒸騰的暑氣遇上升騰的煙火氣,只有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把“人民城市”理念貫穿于城市服務和治理的每一處細節,我們才能從容應對,鑄就更有韌性、更富溫情的城市治理底色。期待著更多“涼方”的出現,讓這個夏天再多一些舒適與暖心。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